发布日期: 2019-07-09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刘娜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刘娜】5月14日,在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5号开标室,“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一期(首开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二标段”项目开标。与以往不同的是,开标会现场没有了一叠叠厚厚的纸质招标文件及相关材料,整个开标全程采用电子化、无纸化操作。自此,银川市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时代开启。
无纸化交易,推行电子化招投标
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推行建设工程类项目招投标电子化进程,截至6月底,中心首个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运行约40天后,平台共完成电子化招投标项目8个,受理容缺承诺、开辟绿色通道的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5个。实现招投标项目全流程电子化,大大提升了交易平台整体服务水平,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开透明,阳光运行。
参加此次开标会,投标企业只需在截止时间前把相关投标材料,以电子版形式发送到电子招投标系统即可。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的实施将进一步减少交易各方主体的办事环节,项目的进场登记、发布公告、网上报名、保证金的收退、开标评标过程、中标公示等全部实现电子化,交易参与各方可登录网上招投标管理系统,实时掌握了解与其相关的公开信息。多家投标企业现场一一接受电子投标文件解密并唱标。随后的评标过程中,专家们同样采用电脑无纸化操作评审电子标书,最终定标选出中标单位。投标企业也不用像以往那样现场坐等中标结果,而是在网上就能查看中标公示。
电子化交易的实行,最直观的效能体现为节约了交易成本与社会资源。据相关投标企业负责人介绍,以往参与投标项目,每次都要拎来一大袋的投标文件和相关材料原件,这些投标文件还需请人制作、装订,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而众多参与投标企业中,最终只有一家中标,造成社会资源的很大浪费。此外,以一份投标文件1正4副共5套为例,若按每套制作费1000元计算,每次可为投标人节约5000元。同时,整个操作过程网上留痕,减少人为干预,遏制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串通投标等现象,更加体现公平公正。
实施科技创新,提升智能化服务效能
目前,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交易的项目主要覆盖政府采购、建设工程、农村产权流传,电子交易方面主要覆盖的是房建及市政工程领域的招标投标项目,且银川市与下辖所有县市区一体化运行,这对于规范、统一、提升下辖地域范围的公共资源交易水平埋下了伏笔。
所有进入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招标的房建市政工程项目将逐步实行电子招投标。对于大型复杂项目,且图纸、动画演示等文件较大导致投标文件上传困难的,除技术实施方案、商务和报价部分仍应采用电子投标外,设计图纸可以通过光盘、U盘等介质线下提交设计电子文件,评委对线下电子文件进行评审,将相应分值填写到电子评标系统。中心建立健全了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了数据规范,充分利用网络隔离、身份认证、电子签章、数据加密等技术措施,以确保平台平稳运行。积极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建设市辖县市区内统一的远程异地评标协调系统,共享、共用全区专家资源。
CA互认实现“一地办理、全区通用”。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务外网和公共云平台集中部署,与全区相关行业的CA电子认证相统一,一把CA锁可登录全区任意公共资源交易、税务申报、工商登记等平台,实现了数字证书“一地办理、多方对接、全区互认、全程通用”。纳入CA全区跨平台互认后,CA锁的价格减少了600元,降低了63.16%,每年可为市场主体节约费用4800多万元,实实在在为交易主体减了负、松了绑,同时有利于促进CA公司提升服务质量。落实了“数据多跑路、市场主体少跑腿”的“便企利民”服务要求,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
另外,经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研究决定,自2019年6月15日起,凡进场交易的事项,均按照调整优化后的《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程进场交易办事指南》《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进场交易办事指南》两大办事指南进行办理,对进场交易事项所报资料、流程进行优化。
立足全局,精准推动交易高质量发展
5月24日、6月1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银川市委书记姜志刚和银川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经重点视察调研了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情况。针对同步公开评标过程接受群众监督、为交易各方主体谋便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近年来,中心始终坚持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实现80%事项“不见面”办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建设工程类项目招投标电子化进程、“进场交易项目网上登记”和“容缺承诺受理”服务,逐步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由“脚尖”向“指尖”的融合发展。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及时设立招标(采购)代理机构集中服务工作区。完善相关软硬件设备及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了物理、技术和流程“三重隔离墙”,即:交易场地“物理隔离”,防止违规操作“技术隔离”,交易环节“流程隔离”,进一步确保了进场交易公开透明。同时加强宣传培训,提升服务效能。结合工作实际,成功举办了由227家代理机构,470余人参加培训的交易业务培训班。认真解读相关制度规定、培训了业务流程、及时答疑解惑,并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98%;深入6个县(市)区进行宣讲培训,取得显著效果。
下一步,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动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迈上新台阶。积极配合自治区加快制定出台全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规则和交易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进程,进一步梳理总结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系统在设计、推广、运用等方面的不足,逐步完善交易平台全程电子化建设,使电子化招标投标对所有项目全覆盖,进一步巩固扩大交易平台整合试点成果。制定培训方案,分期分批组织工作人员、行政监管部门相关人员以及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培训;配合行政监督管理部门评审专家进行系统培训,全面提高信息化操作技能和工作水平,切实提高相关人员业务操作能力。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