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08-12 来源:阿拉善公共资源交易网
阿拉善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平台整合以来,充分运用“互联网+交易服务”,全盟范围内实现了交易项目统一进场、场地统一安排、信息统一发布,专家统一抽取、交易统一监督、结果统一公示,“六统一”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操作关键环节,而且保障交易信息公开、投标机会公平、评审结果公正,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发展,积极追求创新变革,逐步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向电子信息化领域拓展延伸。但随着交易工作的日趋扩大和规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问题
1、交易效率不高。交易管理政出多门、职能界限不清,监管过程存在部门交叉、缺位越位、推诿扯皮、无人监管等弊端,部分部门难以协调,降低了交易监管功能;国有产权交易项目中,大部分项目额度小、竞争不充分,且交易周期长,降低了交易时间效率;政府采购项目技术参数提供不及时、不准确等原因,造成交易时间延误、组织成效不高,致使交易效率无法提高。
2、标后监管缺失。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交易中心从项目登记、开标评标到标后合同签订,服务考核和项目验收的每个阶段和环节都应该受到监督主体的全面监管。但现状却是监管基本集中在开标评标现场,确实有力保障了开标评标现场的公正和规范,但交易结束后合同履行情况、合同验收、售后服务保障等环节的缺乏有效监督,滋生出借资质、挂靠借用、人员不符等交易乱象及违法违规现象,扰乱了交易市场秩序。
3、交易环节有待精简。交易项目实现电子化网上交易后,项目前期登记环节仍保留纸质资料,需要招标代理机构到各相关单位盖章,特别是旗区的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前期登记周期更长。在交易过程中,要求投标供应商提供一份纸质标书,为企业投标活动带来了不便,提高了成本。
4、评标专家库有待完善。评标专家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评标工作的质量。目前,阿盟综合专家库中有460名专家,存在专家人数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管理水平低等问题,部分专家自入库以来从未到交易平台参与过评审工作成为“僵尸”专家,部分专家跨行业跨专业评审造成“专家不专”的现象,部分专家多次评审形成“常委专家”,往往成为被投标人“围猎”的对象,部分项目从银川等周边地区抽取专家,安全性差、交易成本过高,特别是从自治区交通专家库中抽取到的交通专家,无法做到标前保密和有效监管。
5、代理行为有待规范。一是专业素质不高,部分代理机构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素质和技术,编制招标文件、组织开评标工作出现失误;二是恶性竞争,有的代理机构为承揽业务多方进行攻关,向招标人或相关利害人行贿争取项目;三是中介不中,代理机构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出现在招标文件中设置限制性条款、在评标现场干预评标专家评审、越权对质疑投诉回复等违规行为,一定程度上导致交易效率不高,效果不佳。
促进公共资源有序的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执行。一是修订《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交易各方职能定位,厘清职责边界;确定各旗区分中心进入盟级平台交易的建设工程项目限额标准;加强对旗区分中心的管理;强化招标采购人主体责任,确定采购需求。
2、增加标后管理。建立标后综合监管机制,记录中标企业履约情况,定期向相关部门通报。
3、简化业务程序。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在 “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下功夫,实现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无纸化,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一是交易中心将原有的三级核验压缩为一级核验,只核验所需要件,不审核招标文件内容,做到工作提速。二是在交易前期登记环节启用电子签章,取消纸质项目登记资料,特别是旗区项目“零跑腿”,极大地提高项目运行周期;三是CA数字证书和签章办理,只需提交一套资料,交易中心和CA公司进行并联核验后进行绑定,真正实现便民利企的目标;四是取消政府采购项目投标供应商开标现场提交纸质投标文件的要求,降低交易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4、强化专家库管理。一是清理整顿,对专家库中评审专家的资质条件进行梳理,清理“僵尸”类专家;二是对专家结构进行调整,对评审专业与本人所学、所从事工作无对应关系的评审类别予以调整;三是广泛征集,采取公开征集、及时补充、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征集符合条件的评审专家,壮大专家库力量。四是对评标专家抽取系统进行程序设置,规定时间内限制评审专家评审次数,避免出现“常委”专家。五是将旗区符合要求的专家纳入到盟级综合专家库中统一管理和使用。
5、严格制度执行。一是建立代理机构责任制,代理机构在项目登记时提交项目组成员备案表,由项目组在交易中心开展招标投标全过程代理服务,每个项目组最多同时承担2个项目,评标室代理公司只允许进1人。二是对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加强写实性记录、多方互评制度,定期对代理机构、专家考评结果进行通报,并将结果运用到交易活动中。
6、创新盟内远程异地评标。交易中心积极探索盟内远程异地评标,项目评审打破地区壁垒,通过交易系统和评标系统远程与盟内三个旗区分中心进行对接,评标专家虽然身处不同分中心但可共同参与同一项目的评审,从而解决旗区分中心及盟级专家库资源匮乏的难题。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