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衢州:数字化转型实现交易“最多跑一次”

发布日期: 2019-09-05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李金红 童起宏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李金红 童起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司长杨洁一赴衢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调研。衢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童起宏就近年来借力“互联网+”助推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汇报。

  衢州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深化与推广。衢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以来,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将“互联网+”与公共资源交易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具有“衢州特色”的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之路。

  流程再造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本着问题导向的原则,中心首先选取行业广为诟病的痛点,即CA数字证书不兼容的问题进行开刀,在全省首先落地使用多CA签章互认,实现硬件介质驱动兼容、CA数字证书互认、电子签章互认、交易平台对接等功能,统一了全市的驱动标准,实现了“一处办锁,全市通用”,免去投标企业多地投标多地办锁的烦恼,打破地区间的技术壁垒,企业只需办理一把锁即可在全市各区域进行投标。据统计,与改革前相比,仅减少市内各县(市)区重复办锁这一项,就能为企业每年至少减少560万元的费用。

  企业注册入库时,取消原有的现场核验原件资料等环节,采用线上提交电子件材料,通过后经网上公示3天后即可直接成为正式用户,免去了各类原件现场审核的繁琐流程。上半年,已有1355家企业、4883名人员成功入库,初步估算该项改革已为企业节约人力交通等成本200余万元。

  电子投标文件网上递交,取消纸质投标文件,投标单位只需在开标前通过系统上传制作好的电子投标文件即可,开标现场通过CA即可快速地实现电子投标文件的解密、拆封、导入,不仅省事省力省心,还可大幅降低企业的投标成本,预计每年可节约办公用纸4亿张,平摊面积相当于6个西湖,直接为投标企业带来1500万元的红利。

  数据跑腿推进信息资源共享

  交易全程实现网络化。所有环节包括项目注册、招投标文件制作、公告发布、专家抽取、场所安排、开评标等都可实现电子化,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企业和监管部门都可在线上完成所有业务操作。

  强化信息资源共享,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接,实现项目基本信息的自动获取,确保招标代理机构在项目注册时提供的项目信息真实可靠;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省住建厅数据库对接,在市大数据局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企业在注册时,各类基本信息和电子证书的自动获取,包括营业执照、建筑业资质证书、职业人员资格证书等,减少企业重复录入的工作量,并从数据源上确保企业入库信息的真实性;与省公共信用平台对接,评委在封闭评标时可通过系统实时获取投标企业的各类信用信息,包括信用档案、最高法失信被执行信息和浙江省黑名单信息,在招标投标环节推进全市建筑业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全程留痕将权力关进“笼子”

  操作记录全程留痕,让“权力寻租”“暗箱操作”无处藏身。招投标环节全流程都可通过电子监管系统随时进行查看并在线留痕,包括招标文件制作过程、在线审批修改记录、报名和缴纳保证金记录、开评标现场视频、开标结果记录、专家情况等,把招投标全过程中的风险点都纳入监管的视线内。

  借助信息技术分析,准确打击“围标串标”。投标企业在制作电子投标文件时,系统会自动提取和记录硬件代码、IP地址、计价软件代码等信息,通过雷同分析技术自动识别围标串标等不当行为。目前,利用系统分析技术,13家企业被列为监管重点对象,查处涉嫌串标围标行为20多个,并对53名违规评标专家进行处理。

  信息公开透明,让公共资源在阳光下交易。遵循“凡是能公开的一律公开”的原则,将交易过程中的交易信息、企业基本信息、信用信息、专家信用信息、不良行为记录、服务质量评价、开标记录、合同履约信息等全部在网上公开展示,借助信息公开加强各方行为的规范化。

  多端拓展提升信息化水平

  交易大厅服务实现智能化。通过自助服务区、LED大屏展示、指纹门禁机、电子门牌等智能化电子设备的应用,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专家等各方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办事服务。以新增解密机为例,过去投标单位只能在开标厅电脑上一家一家排队进行投标文件解密,投标单位多时解密时间甚至会长达一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开评标效率,现在,通过大厅的7台解密机以及业务系统网络远程解密的应用,投标单位可自主进行投标文件解密,大幅度缩短开标解密时间。

  信息服务实现移动化。以微信公众号平台为载体,整合和对接现有的公共资源交易PC版平台,构建移动端(手机)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类消息推送功能,使各交易主体用户、业务审批人员及时了解项目动态及审批结果,部分功能可通过手机端直接处理,实现了移动办公,全面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办事效率。

  业务服务实现网络化。通过网上递交电子标书和远程解密,让投标企业无需到开标现场即可参与项目开标。通过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初步实现市域范围内跨区域专家资源共享,专家在所属地交易中心即可参与全市其他所有地区的项目评审。

  探索手机移动端、区块链、大数据共享分析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提升交易主体的获得感,为推进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竞争机制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引入多家专业服务商。在投标企业最关注的专业工具软件(CA、投标文件制作工具、工程量计价软件)上,平台制定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对工程量清单格式、投标文件组成、文件类型等做出明确要求,经过多轮交叉测试联调,成功对接了多家专业工具软件服务商,投标企业可自主择优选择,做到“货比三家”,利用市场竞争的方式倒逼交易服务的不断优化提升。

  推动形成良性竞争氛围。各家专业服务商为吸引客户相继推出在线办理、现场服务、上门服务、24小时服务等多项服务措施,对工具使用的便捷性、稳定性进行持续优化,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让投标企业不断获益。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