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09-06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张丽丽 徐文忠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张丽丽 徐文忠】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抓手,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发挥政府“守夜人”作用,走出了一条效率与规范并重、监管与服务同向发力的发展之路。
推进法律实施,化解内部风险
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根植于廉政文化,得益于体制机制,发力于制度建设,融合在业务过程,通过内部控制、流程再造、电子交易、信息公开,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齐头并进,风险防控与专业机构建设相得益彰,市场主体满意,社会高度认可。
全方位推进法律实施,防范制度执行不到位风险。近年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法制建设驶入快车道,亳州市根据法律法规,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规定,解决体系不完整、制度不健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出台《亳州市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实施办法》《亳州市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实施办法》《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亳州市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投标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会审及论证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扎紧制度藩篱。完善招标方案审查、交易方式确定、评标办法制定、交易过程组织、投诉调查处理等工作机制,严格法律实施,提升制度执行力,保障规章制度落地生根。落实“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交易流程网上办,开标评审过程全监控,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去年以来,实现了以公开招标为主要方式的公平竞争交易,全流程电子招投标比例达95%以上。
高起点优化工作流程,化解内部控制缺失风险。认真执行法定程序,全面推行“放管服”改革,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流程再造,实施关键点控制。既考虑内部控制,又促进业务融合;既规范业务过程实施,又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既满足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又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亳州市交易监管局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原则,制定公共资源交易基本工作流程,做到业务归口管理,岗位职责明确,不相容岗位分离,人员强制轮岗,加强重点环节控制,完善内部审核制度。亳州市内部控制成效已经显现,实现问题清单办结率、投诉处理办结率、信访案件办结率100%;业务办理时间稳中有降,保持针对工作人员零有效投诉率,干部队伍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获得感明显增强,投标人、评审专家为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点赞,满意率达95%以上。
深层次的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化解防控不力风险。坚持依托业务工作完善廉政风险治理结构,制定措施与建立机制相统一,从深处着手排查风险点,从实处制定防控措施,抓住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增强防范廉政风险内生动力,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面向业务流程,开展廉政风险大排查,主要包括:交易形式和采购方式确定和批准风险,招标采购交易受托风险,招标文件等制定和审查风险,招标采购程序执行风险,开标评标组织风险,中标成交结果发布风险,专家抽取和管理风险,投诉调查处理风险等。着力规范分散采购、非招标方式选择、单一来源公示、招标方案确定、投标人等交易主体资格认定、评标评审办法制定、政府采购政策选择、市场主体救济、交易文件评审等工作,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良性健康发展。
全过程实施信息公开,化解信息不对称风险。近年来,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做到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化解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等信息不对称风险,实现公共资源阳光交易。目前,已经实现从项目受理到合同签订、从招标公告到采购结果全过程、全方位公开,市场主体能够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信息,高效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联合惩戒机制,净化外部环境
建制度。严格执行《亳州市建设工程项目标后监督管理办法》和《关于开展亳州市公共资源监管系统招投标领域扫黑除恶问题线索大起底、大排查和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强与市扫黑办、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联系,建立健全线索排查汇总上报、核审移交工作程序,规范涉嫌涉黑涉恶、围标串标、借用资质投标违法案件的移送、调查处理和反馈工作机制。
挖线索。今年以来,向社会公众发布了《致投标人的一封信》;利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安徽省综合评标专家库管理平台先后向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各类市场主体推送短信息7000余条;发放招投标领域涉黑涉恶涉网涉伞问卷调查5000余份;10余次深入施工现场,宣传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黑恶势力表现形式。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系统已摸排各类涉黑涉恶、围标串标线索16条,移送纪检监察机关3条,行政处理2条。
扩范围。制定《关于亳州市建设工程项目标后监管考核细则的报告》等文件,实行建设工程项目一次性告知制度。今年以来,亳州市交易监管局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会同市委督查考核办、市建管处等单位,开展标后联合检查5次,检查项目23个,发出整改通知书19份,印发标后监管工作通报7期,通报问题项目19个。同时,在标后联合检查中开展警示教育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8次,发放问卷调查表105份,收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24条,意见建议16个。
强力度。今年以来,亳州市交易监管局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3件,已全部办结。对违规参与市本级招投标活动的9家公司进行了处理,作出了取消其中5家公司中标候选人资格、不予退还9家公司的投标保证金的决定,不予退还的投标保证金累计199.8万元。将行业主管部门对2家建设单位、3家施工单位、5家监理单位、2个项目总监的通报批评,对1家施工企业、2家监理企业、1个项目经理、1个项目总监的不良行为记录运用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给予限制投标等处理。
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建、挖、扩、强” 建立公共资源交易联合惩戒机制,有效地净化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为推动招投标活动更加规范、高效、透明提供了有力保障。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