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10-08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项欣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项欣】“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不仅山美水美,社会资源也很丰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于2016年7月正式挂牌运行,近年来,中心以完善的交易规则、优质的服务水平为抓手,不断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着力打造阳光透明、高效廉洁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桂林交易中心通过平台整合,形成了“1个市级平台+3个县级平台”的格局,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必进”的原则,推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出让和矿业权出让项目进入平台集中交易。2019年1—8月,桂林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项目1876项,交易总额155.3449亿元,节约额8.1278亿元,节约率7.01%。
推行负面清单,强化代理机构管理
桂林交易中心完善内部管理,多管齐下管理公共资源交易代理机构。
中心制定负面清单,实行“一标一评”制度。对代理机构的考核管理,以一个自然年度为周期,制定负面清单,实行一标一评、量化记分、动态管理。依法依规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交易项目服务的代理机构,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会同项目业主代表、行业监管部门、评标委员会实行考评。内容包括:交易文件编制,网站上信息公布,专家抽取,开评标现场活动的组织,开标资料、投标文件等重要资料的整理、保管和运送移交,配合业主单位做好评标前的资格审查等方面。
负面清单以百分制采用扣分模式。一个自然年度赋予代理机构初始分值100分,根据为进场交易项目服务过程中出现不当行为的严重程度予以扣分。
中心对代理机构进行扣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结合实施相应的惩罚机制,促进代理机构为项目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在计分周期内代理机构累计扣分达50分、从业人员扣分达10分,及时予以提醒、约谈;计分周期内代理机构扣分达100分,暂停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事代理活动一年。考评结果按月度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公示,并报政务服务监督管理部门及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结果运用,由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处罚。
今年1—6月,中心共公布代理机构不规范行为26起,对累计扣分达50分以上的3家代理机构予以约谈、提醒。考评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各代理机构的工作进一步规范,为交易项目服务的质量明显改进和提升。
中心把对代理机构考评作为诚信建设的依据和抓手。考评结果定期在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公布,可为项目业主选择代理机构提供参考依据。交易中心将考评结果上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作为代理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的依据,尤其是对现场违法违规行为的记录,可为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处罚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实施考核评价,代理机构不规范行为从第一季度的22起降至第二季度的4起,呈明显下降趋势,震慑和遏制了场内违规行为的发生。有效地引导代理机构加强自律,促进了交易领域诚信建设。
多措并举,提高交易服务质量
桂林交易中心运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思维,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智能化运行,提高了交易服务质量。
目前,中心已实现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类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政府采购项目计算机辅助评标。
9月1日起,凡通过桂林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组织实施的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项目一律取消网上报名环节,政府采购项目还全面取消缴纳投标保证金。这些措施极大的简化了交易流程,起到了为交易提速、为企业减负,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的作用。
取消报名环节后,投标人通过电子交易系统网上注册后,不需要进行投标报名,即可直接获取采购文件,企业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均可参与投标,一方面赋予了企业参与竞争的自主权,为企业提供了充分的响应时间,使项目竞争更加公平;另一方面可有效预防串标、围标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了公共资源交易秩序。
中心停止收取政府采购保证金,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降低了企业资金占用和银行贷款压力,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政府采购参与门槛,鼓励各类供应商全面参与竞争,尤其利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积极参与政府采购活动,营造了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加强监管,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监管是进行阳光交易必不可少的过程,桂林交易中心创新监管方式,推行交易透明化管理,规范交易阳光发展的同时,多举措构建风险防控体系,织起一张“防控网”,促进交易过程公正廉洁。
中心推进交易全流程透明化管理,充分发挥电子开标评标系统、开评标全过程视频监控系统等为主体框架的电子化监管系统作用,交易活动全程留痕、可溯可查;通过LED大屏幕现场直播专家评标无声画面,对各投标企业、各服务对象可到中心交易大厅,实时观看交易项目交易现场评标监控无声画面,了解项目评标进程,进一步促进交易公开透明、阳光公正。
同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中心选取交易金额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邀请社会监督员到市交易中心现场监督见证。1—8月社会监督员跟标项目36个。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交易监督管理,保障公共资源交易阳光透明、公平公正。
中心建立异常情况及时上报机制,工作人员在见证服务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中心领导和行业监管部门,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制止不良交易行为及围标串标行为。
中心通过完善制度规则,加强内控建设。形成26项内部管理制度、14项业务流程制度,提高中心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同时梳理风险,加强交易廉政风险防范,中心依据“分岗查险、风险设防”的原则,在继续防控好以往梳理排查出的32个廉政风险点基础上,2019年再次全面梳理各交易环节风险点,今年新增招标采购文件编制风险、专家信息泄漏风险、评标过程风险等6项风险点,并逐条制定防范措施。中心组织各科室以岗位责任为出发点,自查岗位廉政风险,从源头上防风险、堵漏洞。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