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11-06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张丽丽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张丽丽】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遵循交易电子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法制化、市县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多举措打造公共资源智慧交易平台,创新研发“三维错位”评标法防范人为干扰,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方式,提高服务效能效率,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公开运行。
今年1—9月份,全市共完成进场交易项目2572个,交易总额376. 22亿元,其中招标采购类项目2263个,预算金额273.84亿元,成交金额265.14亿元,节约资金8.7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优化竞价系统,拓展招投标范围
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近年来深入实施“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不断推进科技应用与创新,基本实现了进场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
目前已开发上线了房建市政施工、监理、勘察、设计、EPC、公路、水利、工程材料、工程设备以及货物、服务等电子化招标采购流程,持续拓展了电子招投标系统适用范围,还实现了招标采购项目电子化开标、评标。
另外,优化了土地出让和产权交易网上竞价系统,实现了土地出让、产权交易项目的电子化流程全覆盖,竞买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平台交易环节。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应用,投标人、供应商、竞买人、代理机构等交易主体只需一个CA数字证书便可以完成登录、上传、签章、加密、解密、竞价等所有平台交易环节,真正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操作。
“三维错位”评标法,创新评标模式
中心为保障平台交易公信力,在电子化交易基础上持续健全电子防腐手段,让违规交易行为无所遁形。2018年8月,中心牵头软件公司共同研发的电子评标新模式——“三维错位”评标功能模块正式上线运行。一维是指电子化暗标评标,二维是打乱投标单位在不同评分点的暗标排序,三维是进一步打乱投标单位在不同评标专家评审相同评分点时的排序,形成了在电子化暗标评审中,不同评标专家在评审相同评分点中相同错位编号的投标文件时,呈现在各位评标专家面前的其实是不同单位的投标文件,完全实现了每名评委的独立评审,用技术手段防范了人为因素干扰。这一评标模式的创新应用,屏蔽了过去因为各位评标专家同时看到相同投标文件而存在的串分风险,为评标专家独立操作、客观打分、公正评审提供了科技平台,也有效预防了投标人、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相互之间存在的串通风险,为营造公平、公正、诚信的阳光交易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维错位”评标法运行一年多来,经过对进场的建设工程项目技术标(暗标)得分的统计分析,中标候选人的技术标得分平均分差由原来的4.64分缩小到1.78分,评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得到了实践检验和交易方的认可,电子化全方位错位评标新模式,使德州市全流程交易电子化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除此之外,中心还制定了统一的电子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统一项目评分标准,固化招标文件关键节点内容,规范招标文件编制;还通过设置并应用软、硬件识别码,有效识别技术性串通投标行为,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不断打造“阳光交易,智慧服务”平台服务品牌。
拓展平台“网办”业务应用
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借助全流程交易电子化平台,不断拓展平台“网办”业务应用,提升平台服务能力。
推进代理机构进场业务“网上办公”,实现了项目登记、场地预约、信息发布、答疑变更、交易档案提交等业务远程在线办理;精简交易主体信息入库流程,实现了网上注册、在线提交、自主变更、远程协助,交易主体无须再到现场进行信息核验;完善了网上标后操作流程,中标通知书、合同公开、验收公示等业务环节无须再到现场进行提交;协调CA公司精简了办理手续和办理材料,开通了网上办理渠道,实现了CA证书远程在线办理。
这些“零跑腿”服务措施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使交易平台各项业务基本实现了“不见面”办理,切实方便了交易主体参与平台交易,有效增强了交易各方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切实提高平台服务质效
今年以来,中心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深化“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推进交易流程优化再造,切实提高了服务质效,为市场主体减负,积极优化营商环境。
中心根据《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代理机构进场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代理机构进场代理项目的现场考核,严格按程序规范代理机构等相关交易方行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现场交易秩序。
建立了与招标采购人主动“回访”联系和重大项目联系单制度。对市级重点工程和采购项目建立招投标联系单,主动提前靠上服务,介绍招标相关政策和程序,确保了市级重点项目招投标环节的依法规范、高效办理;对招标采购人及时进行标后回访,听取意见建议,加强了中心与招标采购人的沟通联系,以更好改进服务方式。
建立重大项目招投标绿色通道,简化审核流程,缩短办理时限,为时间紧的重大项目开通“容缺受理”,对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开标时间和场所,最大限度压缩交易时限,努力做到既严格规程操作,又高效办理不误事。
为交易主体减负,积极推行进场交易项目信息发布等全流程线上操作、网上办理。取消了场地服务费和招标(采购)文件下载费用,减轻了交易各方负担,提高了投标企业、供应商响应积极性。自2019年7月份起全面停止收取政府采购进场交易项目投标保证金,在全省率先取消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项目投标报名环节,竞标企业在开标前均可免费下载招标文件并决定是否参与竞标。
投标保证金代收代退实现全流程“网办”。通过精简环节和接口调整,取消了代理机构和竞标企业携带资料到现场办理保证金退付环节,实现了竞标保证金在交易系统固定节点按时自动退付,切实减轻了交易各方的“跑办”负担。
稳步取消开评标原件评审。通过流程再造,将开评标环节需要提交的资质、业绩、获奖等证件全部搬到网上并对外公开,利用投标文件制作工具实现信息同步关联,不再要求竞标企业提供资料原件参与开评标,真正实现了投标文件在线制作、“一次入库、无限共享”,极大地方便了竞标企业,提高了评标评审工作质效。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