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12-10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李金红 孙爱东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李金红 孙爱东】近日,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陆留生率队到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调研工作,听取淮安市政府采购工程“全流程不见面交易”系统情况介绍,肯定了交易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不见面”交易的创新探索。
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从政府采购入手,探索实现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全流程“不见面”交易,对传统政府采购方式、监管模式带来重大变革。
淮安市交易中心以政府采购小型工程(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万~400万元)项目作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不见面”改革,将“采购单位、集采机构、供应商、评审专家、行业监管”5种角色纳入到统一电子平台中,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和全环节全部在网上操作,从而推动政府采购从“电子化时代”向“不见面交易时代”迈进。
变交易“当面办”为“零跑腿”
今年,中心成立“不见面”开标大厅项目工作组,制定“不见面”开标大厅建设任务分解表,顺利完成“不见面”开标大厅的装修改造工作。依据系统硬件环境配置方案要求,配备显示大屏、电脑、摄像头、等候椅等设施,以支持“不见面”开标大厅在线直播和视频图文沟通的功能,为不见面交易提供了场地和硬件支撑。
针对以往供应商必须要到交易中心递交标书、确认身份等问题,中心研发“不见面”开标系统,建成“不见面交易直播大厅”,供应商可自主选择地点通过互联网登录系统实时参与开标过程,按照指令完成签到、文件解密、保证金比对、抽取评审方法等法定程序,结束后系统自动将数据推送到评审环节,实现开标“不见面”。自此,开评标环节全部在“不见面”交易大厅中进行,由采购人代表、公证人员、监督人员以及两名工作人员共同参加。投标供应商只需自主选择投标地点,通过互联网登录“不见面”交易系统,视频直播观看,开标场景将全程可视化呈现在所有人员眼前。
8月22日,淮安市首例政府采购小型工程“不见面交易”项目顺利完成。“全流程不见面交易系统”自应用以来,已成功运行41例采购,无一例围标串标和投诉现象发生,有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了全程无纸化、全程网络化、全程不见面。
“全流程不见面交易系统”将传统的实体开标场所搬到了网络上,从采购计划受理立项、采购需求在线提交和沟通、制作采购文件、采购文件电子签章确认、信息发布、制作响应文件、保证金缴纳、响应文件提交、抽取评委,到远程异地开评标、成交结果公告、成交通知书发放、合同备案、见证、资料归档等15大功能全部实现线上操作,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零跑腿”。
变流程“繁长多”为“简短少”
聚焦以往政府采购环节繁、时间长、材料多等问题,淮安市交易中心对传统线下采购流程实行创新再造,研发“政府采购一体化采购人平台”,将采购各方纳入网上平台,由以往串联式纸质报需求、财政下计划等17个环节,压缩优化为采购人、供应商、开标和评审4个环节,实现“大瘦身”。
依托线上交易系统,采取电子采购文件制作模块方式,采购人、供应商只需在网上填写1~2页电子化标准文本,大大节约了编制材料的时间,切实解决了传统采购“纸质材料半人高、大车小车来回搬”问题,可以省掉印刷、邮递等方面的支出。以一个标段50家供应商为例,仅标书就可节约5万元左右。经常参与投标的杜海波就深有感触:“自从有了这个平台,现在不需要再奔波于实体交易市场,节省了精力物力,淮安101%服务真的有惊喜”。
“全流程不见面交易”不受场地限制,还可以多点并发、实时核对保证金、同步解密投标文件,开标环节由过去的2~3个小时缩减到20分钟以内,评审环节时限压缩50%以上。如,以往一小学室内装修项目,共有99家企业投标,仅“唱标”就用3小时,采购各方连中饭都来不及吃。现在,开评标流程控制在一小时内,进入“分钟时代”。同时,交易中心可以合理调度开评标室,同一时间并联完成多个项目交易活动,效率实现倍增。
针对以往本地专家种类少、人工评审慢等问题,中心还开发使用在线电子评审系统,整合市县和部门专家库,连通江苏省评审专家库,所有专家评委均在线抽取,实现省市县资源共享。评审专家可在就近交易中心通过登录系统网上参与项目评审,突破了地域空间限制。评审时,评委通过系统既可对各家“标书”进行点对点查阅,也可横向比较,减少大量翻阅文件时间。评审完,专家在线出具评审意见和供应商得分排名,同步推送到“直播大厅”实时公布结果。
变监管“难认定”为“全留痕”
陆留生调研时指出,“不见面交易”要用技术手段着力防范腐败风险的产生,要服务好、管理好招投标的各项工作。针对以往围标、串标等人为干扰问题,淮安市交易中心创新智能化监管手段,利用技术手段有效遏制围标串标不法行为。
“不见面”交易通过手机扫码和CA锁登录,实时显示投标供应商所在地点。评审系统采用先进的文字“雷同性”比对技术,判断技术标书的相似度;采用硬件特征码识别技术,自动记录用户投标文件生成机器码、上传IP地址,精准打击围标串标行为。同时,系统内部建设预警纠错功能,对采购环节超时限、违反采购程序等行为,分别予以警示提醒,使得人为因素影响大大降低。
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投标文件远程加密传输和远程在线解密。采购人和供应商利用CA锁电子签章、加密解密文件,有效避免了招投标过程中的敏感信息泄露,最大限度地限制了人为因素干扰,为投标文件远程传输提供了安全技术保障。同时,实现采购各方物理空间上的“隔断”,采用数据加密、地理信息获取、自动识别异常等技术,有效杜绝了“点对点”交流等非正常接触,为从严打击违法招标活动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全流程不见面交易”实现全程网上操作和智能化控制,全程留痕,可溯可查,方便了管理部门和监察部门对交易过程的监管,有助于交易工作的规范化运行,防止主观臆断,有效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促进监管更加精准和透明。
在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的基础上,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更便捷、更透明、零跑腿”为目标,积极打造“全流程不见面交易”新名片,通过建设“一厅三系统”,即淮安市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大厅”,建设工程不见面开标系统、政府采购小型工程不见面交易系统和产权交易不见面竞价系统,实现从传统纸质交易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再到全流程“不见面”交易的二次跨越,持续推进建立阳光、高效、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