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畅谈共享成果 深化智慧交易
——2019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省际联席会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发布日期: 2020-01-06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2019年12月4日,2019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省际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海南、云南、陕西、宁夏以及安徽合肥、广州、青岛等地的公共资源交易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互联网+招标采购”三周年成果,共研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实施路径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

  会议由《公共采购》杂志总编辑何晶主持。何晶总编对与会代表的出席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公共采购》杂志将一如既往地搭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机构互动交流平台,与各地代表共同研讨行业发展,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

  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处处长杜治斌首先致辞,向全体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介绍了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现状和优化服务提升效能的创新做法。

  标准化建设打造示范交易中心

  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标准(试行)》,要求各地区按照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公开透明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标准,以标准化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服务便捷化。

  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杨娟着重介绍了四川省以标准化制度化为指引,推动高效型政府建设的成果经验。四川省研究制定了公共资源交易场地建设、标识标志、现场服务指引、现场行为规范和进场交易工作规程,以及现场监督、保证金和交易档案管理、交易大数据管理和信息技术保障等方面10余项规章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按规定办事。四川省还组织开展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示范交易中心”创建活动,研究出台“示范交易中心”创建标准,组织对全省21市级中心及147个县级分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为规范各类交易活动流程,切实加强交易系统运行管理,江苏实行全省公共资源各类别交易项目的统一管理,按照“一网通办”理念建设综合管理系统,推行公共资源交易进场项目注册登记、场地预约、专家抽取、信息发布、保证金收退、服务费缴纳、中标通知书办理、项目预警、数据归集、电子档案管理等服务事项“十统一”在线办理,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的同时,实现从“看场子”向“管交易”的转变。

  海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徐秀裕提出,海南省着力推进“三化”,即业务办理无纸化、规范化、便利化。以推动企业登记备案全流程网上办理为例,2019年6月10日起,公共资源各交易当事人只需通过“市场主体管理系统”提交企业登记备案相关要件,无需到现场,即可完成企业登记备案,极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实现“数据跑步”代替“群众跑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信息处处长魏先锋介绍。宁夏不仅统一了全区CA电子认证,实现了数字证书“一地办理、多方对接、全区互认、全程通用”,还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和交易流程,细化实化量化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和矿业权交易、药品招标采购等各项业务工作人员岗位和职责,实施量化管理考核,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邵华分享了合肥市完善交易监管制度体系、改善交易服务环境、构建服务标准化,提升“互联网+招标采购”水平的创新做法。安徽合肥在全国率先推动交易服务标准化工作,截至目前,制定176项主要标准,其中基础标准35项、服务提供标准77项,服务保障标准65项。服务标准化推行以来,交易效率和市场主体满意度大幅提升,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线上不见面”推动智慧交易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系统建设、逐步普及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化、积极解决全过程电子化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建立完善全流程电子化规则体系是当前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重点工作。各地公共资源交易机构不断创新,将交易信息化建设融入交易全流程、全链条,实现“交易不见面,全程数据跑”。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周显发介绍,从2019年3月1日开始,湖北省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达到100%。在省中心交易的包括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矿业权转让、补充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药品集中采购、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等七大类别全面实现电子化。

  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委副书记高慧介绍,围绕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目标,山东省加快实施流程再造,积极打造参与方便、过程快捷、服务高效的“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了交易事项全流程电子化、各类交易信息的全过程公开、参与交易门槛和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工作内涵和服务外延不断扩大。

  江苏省开发建设了“不见面开标系统”,实现远程异地投标、线上交易大厅可视化交互等功能,打通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最后一公里”,成功打造“文件电子化、标书在线传、开标不见面、专家网上评、结果快递送、过程全留痕”的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目前全省各地市已经完成“不见面”开标系统的部署工作。2019年8月,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南京、南通、淮安、镇江等10个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经开展“不见面”开标交易,全省共实施“不见面”交易项目9000多个。

  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科员苗萍分享了河南省推进“不见面服务”的工作成果。在构建“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的公共资源利企便民“阳光”交易平台的基础上,河南省着力推进业务全程“不见面服务”,实现从入场登记、公告发布、招标文件下载,到开标、评标、结果公示等全程电子化,进入从现场交易到“线上不见面”的新阶段。

  河北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处长尹红山介绍,河北完善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实现项目受理、组织、评审、见证各环节及公告发布、保证金文件费支付等要素类环节的线上收退,全过程实现了无纸化操作、全程留痕、可溯可查。同时,依托贯通各个交易项目、终端覆盖13个市级平台和156个县级平台、全省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络体系。

  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部部长张学健介绍,湖南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一网三平台”的全省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体系,全省14个市州均开展了远程异地评标。

  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管科科长徐敏阳就浙江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介绍了浙江经验,重点介绍了“交易信息、交易主体库、评标评审专家库、CA签章互认、信用信息、统计数据、交易大数据库”七大系统。

  信用监管强化失信联合惩戒

  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信息管理、共享、运用制度,强化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公开和运用,依法依规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是推动信用监管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落地的重要举措。

  徐敏阳介绍了浙江省综合信用和行业信用相结合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框架。行业信用突出建立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建设,涵盖两类主体的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依据国家失信联合惩戒的要求,分领域制定信用应用规则,实现一交易(标)一查。综合信用将公共信用产品嵌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政府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矿权招拍挂等信用应用,将信用作为选择交易主体的重要依据或参考,对黑名单主体实施限制性措施。浙江还强化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在政府采购评审中推进“诚信指数”应用,按诚信指数高低进行评审加减分,对被列入“黑名单”的不诚信供应商,则直接禁止其在一定时期内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林治斌分享了“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指数”。通过建立跨行业、跨区域评价机制,融入跨行业、跨区域信用评价指标,打通了信用信息孤岛。信用指数率先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应用,有效倒逼市场主体诚信守法,改善了企业“重交易、轻履约”的现象。

  辽宁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采购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刘振国介绍,辽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公共资源交易诚信建设,健全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专项治理,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处处长刘启武介绍,青岛创新推出交易主体诚信承诺制,在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注册的交易主体,须签订并上传《公共资源交易诚信承诺书》,依据承诺内容对主体单位信息、从业人员基本信息、资质和资格、业绩等信息资料统一对外网上公示,接受社会公众、媒体等各方监督,让使用假业绩、假委托书、假证件等虚假信息参与公共资源交易者无机可乘。

  线上交易规范药品疫苗采购

  药品问题关乎民生。国家医保局《关于做好当前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深化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坚持“带量采购、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方向,促使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当前,不少公共资源交易机构承担了药品采购服务职能,其工作创新为全国药品采购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云南省政府采购和出让中心副主任周媛就云南省的药品集中采购业务进行了经验分享。云南不断完善提升“统一进场招标、统一采购交易、统一药款支付、统一药采平台”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点对点”网上采购,严格规范药品生产配送企业的履约行为,进一步提高了药品、设备、耗材的供应保障能力。

  张学健介绍,湖南省着力推动疫苗、高值耗材和医用设备分步纳入进场交易范围,制定了《关于完善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功能的方案》,率先完成了省级平台与国家“4+7”药品带量采购数据交换信息平台接口开发,同时不断完善医药采购平台功能,新增短缺药品库存显示和查询等功能。

  为推动药品(医用耗材)采购规范化,杜绝线下采购,努力在降低虚高价格方面取得新突破,江苏省按照省市共建共享、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的原则,着力搭建招、采、配、用、管一体化的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和综合监管平台。吴天介绍,自7月中旬药品(医用耗材)平台建设工作专班成立以来,经过一个多月加班加点、攻坚克难,江苏省中心提前一周完成了“六大类”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采购业务上新平台试运行的工作任务,实现对药品采购电子化交易,同时可对药品采购全流程实施有效监管。

  创新服务落实整合共享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指导意见的通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湖北、河北、吉林、陕西、广西、新疆等省份已印发本省的平台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四川、浙江等省份召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座谈会,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平台整合共享工作。

  湖北省在方案中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资源整合共享、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系统互联互通、进一步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督管理。河北在方案中提出要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打造公平便捷营商环境。

  本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就深化平台整合共享面临重点问题,包括进一步推进“应进必进”,加强互联互通,推动协同监管,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管理等工作展开专题研讨。

  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和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分平台。据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分平台负责人张凯介绍,综合平台经过2018年3月份开始试运行,2018年7月份正式运行。综合分平台占地面积8000㎡,按照功能主要分为5个区域:土地拍卖区、公共服务区(信息区、窗口区)、监控观摩区、开标区和评标区。2019年1月1日至11月30日,综合分平台已完成交易项目2139个。综合分平台着力推进一窗受理模式和电子化交易、服务、监管系统建设,与会代表纷纷点赞。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