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0-02-06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刘娜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刘娜】“到办事大厅后才想起来有份材料忘带,本以为白跑一趟办不了,没想到办事人员给我受理了,缺失的材料随后补齐就行。”在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项目受理窗口,经常有办理自治区、银川市重点项目受理的工作人员发出这样的感叹。2019 年,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行运用“容缺承诺受理”新模式,得到了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的认可和肯定,并在全区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推广运用。做好项目受理服务的同时,中心以房建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为基础推进应进必进,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同时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提高交易全流程服务质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切实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
整合场外交易,深化市场化资源配置
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立足实际,采取务实举措,以交易平台整合共享为抓手,制定了《银川市社会投资建设工程类项目整合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关于全市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优化整合的意见建议》,着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在中心多方协调对接下,自2019 年7 月1 日起,银川市住建局所属市有形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负责的社会投资建设工程类公开招标的项目进场交易服务工作由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承接。对此,中心免费提供场地和交易服务,极大地降低了招投标企业的交易成本,切实为企业“减负”,让市场主体轻松交易。中心此举得到了社会投资进场项目各方交易主体的高度赞誉,收到服务对象赠送的5 面锦旗;同时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截至目前,完成社会投资类建设工程项目28 场次,预计为进场交易各方主体节约项目场地费用156.41 万元。。
另外,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还整合了银川市自然资源行业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国土综合整治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等)及银川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入平台统一交易,这些项目交易由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分别相应实施监管。
推进电子化,实现中心智能化转型
中心着力创新招投标方式,发挥“互联网+ 公共资源”优势,稳步推进建设工程类项目招投标电子化进程。2019 年5 月14 日,银川市首个全流程电子招投标项目“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一期(首开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二标段”在中心5 号开标室开标,交易过程实现了网上留痕, 大大降低了项目交易成本。截至目前,完成电子化招投标交易104 场次,为企业节约成本约1950万元。
中心全面推进房建市政工程施工类项目电子化招投标工作,截至2019 年4 月,组织进行了前期设备核查、确定电子开评标室、完成整改调试、安装调整软件、检查验收、项目测试、系统上线等各项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分批次、分地域组织各县(市)区具体工作人员及招标(采购)代理机构进行电子化开评标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工作能力,确保电子化开评标工作顺利开展。5 月份,银川市首个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项目进场运行。自此,电子化贯穿整个招投标过程,开标前,投标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上自主报名、免费下载招投标文件、缴纳保证金、电子加密投标。评标时,电子评标系统辅助评标委员会对所有投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商务标评审和技术标查阅,自动汇总校验打分结果,自动生成评标报告。电子化招投标全流程的运行让违规操作“无处遁形”,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降低了交易成本,为交易各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在此基础上,中心将陆续推进水利、交通及政府采购项目的全流程电子化运行,不断完善电子招投标系统平台建设,努力实现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中心通过推行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优化整合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交易项目受理模式、加强交易平台制度建设,打造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服务效能,致力于提升交易各方主体满意度,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9 年,中心共完成交易1496
场次,交易金额336.9 亿元,同比增加35%,占全区交易总量50% 以上;节约资金23.53 亿元,节约率为6.57%。收退保证金25926 笔,金额28.17 亿元,接待服务对象约6 万人次。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2019年业务工作考核评定,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得分名列前茅,被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通报表彰为“全区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先进单位”。
创新受理模式让满意度落地生根
中心在项目受理环节推行新模式,不断提高交易全流程服务效能。2019 年,中心对自治区、银川市“两园三区”项目(两园:银川丝路经济园、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三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滨河新区、银川综合保税区)、为民惠民等重点项目进行跟踪,针对服务对象需求和项目实际,制定印发了《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容缺承诺受理规则》,推行运用“容缺承诺受理”新模式截至目前,中心共受理“容缺承诺受理”项目6 个,预算金额26 亿元。
“容缺承诺受理”,是指项目进场招标受理时,在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次要手续有欠缺且招标单位在作出书面承诺后,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补齐的情况下实行“容缺承诺受理”。如招标人在所承诺的时间内未能补齐所缺材料,将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同时,交易中心将暂停该项目的开评标。
“容缺承诺受理”允许补充材料和受理审核同时进行,有效避免了“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后再受理”的传统受理模式带来的受理效率低的弊端,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开辟一条“绿色通道”,把服务改“串联”为“并联”,把“等着审核”变成了“靠上服务”。缩短了项目的整体招标时间, 使重点建设项目早进场、早开工、早见效,确保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的推进不误时、不误事,使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件件实事落地生根,让为民、惠民等重点民生建设项目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