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铜陵:保障防疫期招标采购“不掉线”

发布日期: 2020-03-10     来源:铜陵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网站

  疫情发生以来,铜陵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积极应对,充分发挥线上交易、电子见证、智慧监管优势,创新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和服务保障工作,全力保障各项交易活动有序进行。

  强化管控,保障市场有序运行。严格落实防控责任。成立市公管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下设办公场所监控、交易场所监控、志愿服务三个工作组,监督指导交易中心科学制定恢复交易活动工作方案、服务保障方案和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及时暂停交易活动。督促市交易中心于1月29日发布关于暂停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公告,共暂停全市66个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交易(其中市本级48个,枞阳县18个)。分类施策恢复交易。印发《关于积极应对疫情稳妥开展招投标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2月17日发布恢复交易公告,按照保障“两必需、两急需”(城市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重要国计民生急需、企业生产经营急需)的原则,指导市、县两级交易平台分类施策,在精准摸排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恢复交易计划,自2月20日起陆续恢复交易活动,截止3月3日,累计完成交易64项,成交2.184亿元。加强交易现场管控。推行全程电子化交易,实行“不见面开标”,优先选择通风条件好的开评标场所实行错位安排,确保开评标场所不连续使用,会同交易中心加强对招标人、代理机构、评标评审专家等必须到达现场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进场人员数量,监测进场人员健康信息、运行轨迹,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强化应急处置,保障了交易场所、人员的双安全。

  创新机制,维护交易正常秩序。实行监管事项网上办理。印发《关于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业务实行“不见面办理”的通知》,对项目容缺受理申请、评审专家需求审核、小额工程备选库入库申请、投诉受理、信用修复等5项交易监管事项实行线上“不见面”办理,防控期间共办理小额工程备选库入库申请、质疑投诉等各类事项20余项,有效保障了交易活动顺利进行。加强交易文件网上巡查。对尚未开标的48个项目交易文件进行检查,发出检查意见书15份,纠正违反公平竞争的条款13条,提出19条合理化建议,将风险排除在开标前,将监管落实在线上,有效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规范评标评审专家管理。放宽专家的选择权限,对采取随机抽取方式难以组建评标委员会的,招标人可依法自行确定专家;根据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划分的风险等级,实时指导招标人从低风险地区抽取专家,从严掌握专家的选择区域;实行进场专家健康承诺制,采用在线质询澄清方式,减少现场人员聚集,指导17个项目选取专家 83 人次,确保公共资源交易评审活动顺利进行。实行全程在线监督。为减少人员集聚,改现场监督为在线监管,监督人员应用开评标现场视频系统在线监督整个开评标过程,会同交易中心、投标人、招标代理四方共同见证投标人报价抽取,监督指导招标人、代理机构及时处置质疑异议等交易现场问题,交易恢复后处理现场异常事项6起,有效保障交易项目顺利完成。

  促进发展,助力中小企业抗疫。印发《关于在招标采购领域支持中小微企业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有关事项的通知》。限额以下项目向中小微企业倾斜。提倡项目单位优先邀请受到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参与限额以下工程项目竞争,自恢复交易以来中小企业参与竞争成交金额占31%;鼓励实行网上采购,扩大网上采购范围,提高网上采购限额标准1倍以上,提倡优先购买中小微企业产品,疫情防控期间成交51项,交易金额38.32万元。降低企业投标及履约成本。规定招标采购人不得拒收企业以保函、保证保险等非现金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对200万元以下2个政府采购项目免收企业投标保证金,累计免收投标保证金22.84万元;对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中小微企业,提倡项目单位降低履约保证金收取标准,疫情防控期间已有2个项目减半收取履约保证金。提高中小微企业采购占比。规定采购单位在年度采购项目预算中安排不低于30%项目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对中小微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允许优惠10%的报价后与其他企业同等竞争,优先办理中小微企业续签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同的申请。简化政府采购交易流程。会同市财政部门印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政府采购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开辟疫情防控采购“绿色通道”,疫情防控物资采购可不执行政府采购法规定的程序,采购进口物资无需审批。因交易中心暂停业务而无法开展的采购活动,允许采购人在其他场所进行交易。优化中小微企业服务。对企业受疫情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的轻微和一般违法行为依规实行差异化、便利化管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为中小微企业信用修复“开好绿灯”;打通疫情期间中小企业信用快速修复通道,信用修复时限由9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疫情防控期间共帮助15家中小企业重塑信用,为其重新进入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