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0-03-16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资源网
【公采传媒/公共资源网】测体温、验证甬行码、递交投标资料、扫码入开标 QQ 群……近日,在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每家投标公司仅用不到3分钟时间便完成了整个投标流程,并准时通过“网上直播间”参与慈城镇一重大民生工程项目招投标。这是江北区公管办首次采用“不见面”方式组织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民生工程任务重、时间紧,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恢复重点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成为难题。江北区公管办创新采用“不见面开标”制度,在工程招投标交易活动中,建立“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在开标前先后组织召开业主,招标代理,监管等参与的多次协调会,做好服务保障,在招投标全过程采取电子招投标的方式,网上报名、网上开标、网上评标,现场视频直播、QQ 群发通知公告等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聚集与逗留,并邀请公证人员参与全过程公证。此外,评标专家也实行一人一台电脑在网上评标,各专家相互隔离不交集,保证了整个招投标期间的健康防护。
为稳妥有效地推进复工复产,江北区公共资源公管办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沟通等形式了解各市场主体相关情况和需求,建立联动服务、项目跟踪包干、服务保障“三项机制”,确保疫情防控和项目交易两不误。江北区公共资源公管办大力推行“网上办”“远程办” “不见面办”,保障重点民生项目、重点工程项目的交易活动,除电子化项目评审需现场有序推进外,从项目交易招标文件备案、招标文件发售(含在线异议、答疑、澄清)、信息发布、场所预定、投标文件递交、投标保证金(含现金转帐、银行保函、保险保单)递交、评标结果公示、中标通知书发放和合同公示等交易环节全部采用线上办理。同时,还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项目服务保障责任分工落实方案》,全面精准做好防控工作。一方面主动对接招标人、投标人、代理机构和监管部门,严格把控现场参与人数,提前发放《进场交易告知书》,做好进场前个人防护等相关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强化防控关口前移,进场人员严格实行体温监测、健康申报、信息登记等,严格遵守防疫制度,做好开评标重点区域消毒、通风,充分保障评标专家等参与交易主体在交易现场的卫生防疫安全,有序推进电子化项目开评标工作。截至目前,已恢复进场交易项目28个,涉及投资金额25.428亿元。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