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0-04-03 来源:公共采购
3月13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2019年人居环境整治政府采购项目中,首次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投标人身份资格核验。这是海淀区政务服务局区块链应用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首个重要突破,标志着海淀区率先步入“区块链+公共资源交易”时代。
近年来,随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的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的不断创新,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质效得到明显提高。但是信息无法有效共享、跨区域交易不便利、CA数字证书无法兼容、交易数据未充分挖掘、交易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凸显,可能降低交易效率,增加交易风险。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各地交易机构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中合理应用区块链技术,促使交易活动更加高效便捷、安全可控。
区块链助力交易提质增效
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且不可篡改的新兴技术,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是“互联网+”的又一次技术革新,能有效解决数据信息无法共享、交易过程信息存证不实、跨区域平台合作难以推进等问题。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林志斌介绍,区块链技术主要有5个特点:一是公平性。数据存证通过分布式计算和存储,各个节点数据去中心化管制,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不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二是开放性。除节点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对所有节点开放,任何节点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信息高度透明。三是独立性。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整个区块链系统不依赖其他第三方,所有节点能够在系统内自动安全地验证、交换数据,不需要任何人为干预。四是安全性。只要掌控的数据节点不超过总数的51%,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数据就无法肆意修改,避免了主观人为的数据变更。五是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规范要求,各区块节点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开或验证,信息传递可匿名进行。
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牛连平认为,“区块链技术在加强信息安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区块链技术能够基于网络共识构建一个纯粹的、跨界的信任网络的验证机制,具有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可追溯性以及高度信任等特征。”
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开放性、防篡改性、匿名性、去中心化以及可追溯性等特征,将助力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效。
积极融入区块链浪潮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北京市建设工程发包承包交易中心、珠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作,打造了业内首个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共享平台。平台集成区块链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的技术特征,融合手机盾、电子营业执照、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具备数据共享、交易存证、身份认证、数据利用等功能,聚焦解决公共资源交易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林志斌介绍,“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具有区块链共享平台架构、交易数据共享应用、交易数据存证应用、CA数字证书互认应用等特点。”
除广州、北京、珠海外,还有多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在构建或计划构建区块链共享平台。1月8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召开座谈会,探讨区块链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前景,要求深化区块链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不断提升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字化水平。
由此可见,区块链基于其特征,已经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成为公共资源交易科技手段的又一重大创新。各地公共资源交易机构要积极融入“区块链”浪潮,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一步整合共享。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