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0-05-14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通信员:周晓宁 杨浩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通信员 周晓宁 杨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不见面交易”积极做好交易服务保障工作,并认真思考谋划后疫情时期的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运行保卫战。
疫情防控期间保障服务不间断
坚决服从疫情防控大局不迟疑。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一是迅速行动部署。从1月26日起,每天通过网络召开防控工作会,积极与监管部门、重点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沟通,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进行会商。二是暂停现场交易。根据《市政府关于完善新冠肺炎疫情一级响应措施的通告》要求,自1月31日起,暂停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现场活动和交易场地预定工作,对已预定开评标时间的项目统一进行延期处理,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广而告之。三是及时分析研判。每天对通过电话和网络咨询、网上办理、现场预约办理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发布系列通告和工作动态,及时回应市场主体普遍关心的问题。
创新方式保证交易服务不断档。南京市交易中心创新服务方式,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交易活动的影响。一是建立“不见面交易”事项清单。制定发布《南京市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事项清单(1.0)》,明确事项具体内容、办理渠道,为市场主体提供有效操作指引。二是深化“不见面”办理。企业信息登记、CA办理、保证金收退、成果件领取等可通过电话、公共资源交易云服务平台或各类交易系统、快递邮寄办理的事项,一律通过“不见面”方式进行。三是做好“不见面”咨询。保持电话、网站、QQ等多个不见面咨询渠道的畅通,做好市场主体关于交易服务问题的答复。
谋划恢复现场交易不等待。根据南京市的总体安排,市政务办、交易中心超前谋划、统筹安排疫情防控中的交易工作,一是启动预约办理。对确需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开通预约办理,办事人提前电话预约,按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办理事项。二是恢复场地预定和招标公告发布。自2月14日起,恢复在各专业交易系统中的场地预定和招标公告发布。同时使用云桌面技术,打破开评标场所固定专业使用限制,为疫情防控期间开评标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做好项目摸排。主动与各方市场主体沟通,了解项目紧急程度和供应商复工情况,根据轻重缓急制定进场交易计划。四是制定进场交易保障方案。对疫情防控期间确需进行开评标活动的项目,采取控制开评标人数、相对固定开标室、强化评委入场管理、合理安排评标室等多项措施,保障项目交易安全、顺利开展。2月21日,仙鹤片区北部中学施工项目顺利完成“不见面开标”和现场评标工作,成为南京市疫情防控期间首宗进场交易的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
疫情引发的深刻思考与经验启示
回顾疫情暴发以来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平台整合共享的统领性作用效用明显。南京市在已完成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统一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又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了市区一体化,全市“1+6”(1家市中心,6家区分中心)交易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南京市交易中心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通告(截至3月10日,共发布8号通告),在各区级交易分中心同步执行,“网上办、应急办、预约办、便捷办”等方式在全市推开,切实做到了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的全市“一盘棋”。
“不见面交易”的便捷性在疫情期间充分彰显。近年来,伴随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加速发展,南京市一直在努力构建“不见面交易”工作体系。疫情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不见面交易”和全流程电子化的便捷性、适应性和抗风险性的效用。“不见面交易”体系中的服务事项和内容,完全不受疫情干扰,办事人通过电脑、手机就可以把事情办成。
互联网技术应用普及更加突显。“不见面交易”的落地与推进,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近年来,南京市交易中心持续深化“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全面推进全流程电子化。疫情期间,市交易中心紧急开发进场人员身份登记系统和不设时间澄清答疑功能,利用云桌面技术保障分散评审要求,为疫情期间交易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务实的作风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按照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通知要求,南京市交易中心在制定出台《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项目进场交易的工作方案》等两项制度的基础上,狠抓工作落实和执行。2月3日正常上班后,做到服务标准不降、服务要求不变、服务时间不减。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对策措施
从2月19日开始,南京地区已实现连续多日无新增确诊病例报告,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逐步进入后疫情时期。对后疫情时期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主要对策措施如下。
科学安排,逐步消化疫情期间积累的交易项目。疫情期间,客观上有一定数量的交易项目受到影响,对照时间节点有所滞后。交易中心对通过不见面方式受理的交易事项着手推动落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自3月2日开始,南京市交易中心有序恢复各类现场服务,充实一线交易岗位人员,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加班加点,在最短时间内消化掉积累待招项目,优先解决民生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助力推动各类市场主体恢复生产经营。
突出重点,促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打造“宁满意”品牌,开展“交易微快递”“易事通”“零提供”等特色服务,突出南京在交易服务方面的引领作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能不收保证金的尽量不收,确需收取保证金的全面推进电子保函和信用担保。提高交易参与便捷度,继续推广手机版营业执照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应用。开通“绿色通道”服务机制,为各方市场主体提供更深层次的优质服务,确保全市年度重点工程项目高效推进。
持之以恒,推动“不见面交易”和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此次疫情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见面交易”和交易电子化的优势。为早日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全覆盖,加速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息化建设,后疫情时期持续深化“不见面交易”,延长“不见面开标”工作链;推动实现交通工程项目等少数行业交易电子化,扩大“不见面交易”覆盖面;推广远程异地评标,探索基于网络协同的专家分散评标。
群策群力,发挥交易监管与服务联动功效。特殊情况时,更需要交易服务与监管部门协调配合,发挥各部门的联动效用。有序推进“应进必进”。上半年重点解决分散采购进场交易问题,下半年推进其他各类交易项目整合。在政策落地上出实招。对《招标投标法》规定的特殊时期不适宜进行招标的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政务办将会同相关监管部门一起出台具体的政策文件和操作方案,满足对于疫情防控急需的应急医疗设施、隔离设施等建设需要。发挥省市共建的公共资源交易云服务平台的系统枢纽作用,通过连接电子交易和监管系统,整合共享市场信息和监管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交易信息的互联互通,把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发挥至最大效用。
(文章来源: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