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银川:电子交易确保项目建设不断档

发布日期: 2020-05-14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刘娜 袁志晶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刘娜 袁志晶】2020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又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做好招投标工作,实行“不见面”服务模式,推进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保障重点建设项目交易服务工作,深化“互联网+公共资源”,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从有形市场向电子化平台转变,全面建成“统一规范、竞争有序、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的现代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截至4月23日,中心共完成95个工程类项目交易活动,交易金额43.86亿元,节约率为18.6%;完成112个采购项目交易活动,交易金额5.5亿元,节约率为6.91%。

  “不见面、网上办”确保项目建设不断档

  疫情当前,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主动作为,深入研究,与银川市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创新做好招投标工作保障项目建设的通知》,对涉及保障城市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和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急需确需招标项目,建立“绿色通道”,按照“不见面、网上办”原则,通过网络、电话预约、邮寄等方式优先提供项目进场登记、公告公示发布、场地预约、档案移交、交易证明书办理等服务,全力支持和保障招投标活动及时有序进行,确保项目建设不断档。

  2月28日,“银川都市圈亲水大街高架快速通道工程施工及监理”作为疫情期间首场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场交易。

  “不见面、网上办”的启用,避免了投标人大量现场聚集的现象发生,有效阻断疫情传播,确保“抗疫”与“交易”两不误,为全市复工复产工作大局提供了助力,保障了银川市经济平稳发展。

  “不见面开标”新模式提高交易质效

  3月18日,银川市贺兰县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不见面”开标工作在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分别来自银川市、吴忠市的7家企业通过“不见面开标系统”参加了投标,仅用16分钟,足不出户开启了见屏如面的“不见面开标”模式。

  “不见面开标”模式减轻投标企业交易成本,实现“三个有效”。

  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银川市建设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农村产权类项目年均交易量2000场次以上,按照平均投标人(供应商)数量10家,单次投标花费1500元计算,年均节约企业投标成本3000万元左右。

  有效降低出行成本。投标人实现足不出户进行“不见面”开标,交通、住宿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特别是对外省市的投标企业而言,参与招投标活动将更加便捷

  有效提升交易效率。“不见面开标”由原有的现场开标会议转为“不见面”音视频开标,为投标人节省往返交通时间的同时,开标时间较以往压缩50%左右,同时也有效缓解交易中心开标场所安排压力。

  “不见面开标”模式还能够斩断招标人(代理机构)、投标人(供应商)、评标专家在交易场地内可能出现的私下接触,降低人为干扰因素,规避常规交易风险,真正促进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公平、公正。

  据悉,凡进入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房建市政工程施工项目将全部启用“不见面开标系统”,不再受理现场开标项目,从而提高全流程电子化比例,开启银川市公共资源交易由有形市场向电子化交易平台转变的新篇章。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