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绵阳:线上讲效率 线下强服务

发布日期: 2020-07-14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李金红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李金红】走进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桃花岛商业街4幢的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首先看到的是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面公示着目前中心的交易信息,项目名称、交易时间、业主单位以及招标(交易)类型、方式和经办人等详细情况。这是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用科技手段推进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崭新场景。

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电子监标室

  绵阳别称“中国科技城”。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部署,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持续深化平台整合共享,加快建设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运行顺畅的平台体系,实现线上“讲效率”,线下“强服务”,推动交易“有形场所”与“电子平台”的有机融合和良性互补,用实干精神赢得了交易各方的“点赞”。

  科技定规矩,平台标准全覆盖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社会关注度高、涉及范围广、政策法规性强、专业技术要求高。促进规范交易、公平竞争、提高效率,要借助全流程电子技术手段,更需要推进标准化、规范建设,为电子化“定规矩”。

  对此,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建设作为“切入口”,加快建设长效服务机制。通过不懈努力,目前,中心已形成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服务提供标准三大类198项标准,实现交易范围、交易流程、功能设施标准化、电子化平台、监督管理的标准“全覆盖”,获“四川省服务标准化单位”称号。其中《工程建设网上招标规范》《工程建设网上投标规范》《工程建设计算机辅助评标规范》3项区域性地方标准,填补了四川省内该领域的标准空白。

  通过制度标准和优化流程,据不完全统计,交易项目每个环节平均提速约6小时,一个项目平均节约3—5天,赢得交易各方的广泛好评。

  科技强管理,身份验证“快准稳”

  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一直致力于探索推进公共资源监管机制创新,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交易现场的监管,减少交易活动存在的违规现象。

  针对进场交易代理人员、业务代表以及现场监督人员身份验证环节复杂繁琐、信息遗漏和人员假冒等风险,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创新工作方式,在四川省率先建设评标区及监督室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19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

  系统通过灵活运用人脸识别、证件自助打印、大屏展示、动态监督、数据统计分析等技术,使各类主体无需准备介绍信、身份证复印件等纸质资料到现场进行身份核验,全部网上在线办理,监督人员、业主代表、代理机构人员现场制证,充分发挥了信息化的优势,使业务办理更加便捷,操作更加简单,提高了办事效率。

  通过汇聚监督人员业务管理系统、人脸识别信息、闸机信息,自动分析项目监督人员进出相应区域(评标室、监督室、离场)的时间,系统利用可视化技术手段,实时抓取各个系统的信息,将信息通过大屏进行可视化展示。大屏显示标段相关人员在岗情况,交易中心现场的投标人可通过大屏了解到项目监督人员履职情况,从而有效避免监管人员不履职的情况发生。

  系统充分利用交易中心基础设备,让门禁机“摇身一变”成了交易信息采集的一个方式,“信息采集”功能让冷冰冰的数据成为事后监管的“见证者”,“数据分析”功能为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研判和决策提供了更具价值的数据信息,“数据展示”功能让监督人员的履职情况最大限度地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招投标监督工作的透明度。系统的多项创新做法使其从各地脱颖而出,成功入围2019“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科技成果大赛”,获创新监管类三等奖。

  科技防疫情,项目开标“不见面”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结合实际,突出科技防控,依托平台建设技术力量,全力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正常运行。

  迅速启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不见面开标大厅”系统建设,工程招投标各方主体无需赶往开标现场就能参加开标,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对接绵阳市发展改革委,加快推进标书递交方式由“现场光盘导入”向“网上递交标书”转变。该方式可最大限度减少投标人员到中心现场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

  开发部署“疫情防控人员管控”系统,实现通过刷身份证并且输入手机号对出入人员姓名、身份证号、户籍信息、体温等信息进行采集,对“高危地区”人员弹出明显提示,提供人员轨迹追踪功能,及时掌握进入中心每个人员的信息,方便出现突发情况,快速溯源。同时,系统可进行大数据分析,及时掌握来绵投标企业地域分布状况,为后期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科技助协作,异地评审常态化

  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绵阳市着力开发建设异地远程评标系统,让身处不同地域的评标专家通过系统,同时开始、在线打分,远程完成项目评标。

  异地远程评标打破了区域化评标限制,借助网上评标系统,专家可在异地完成评标,有效降低了评标成本和专家跑路时间,同标将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从地域上实施隔离,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有力地破解“熟面孔”“老关系”等招标(采购)疑难杂症问题,有效防止围标串标行为。

  异地远程评标系统自2019年7月上线运行至今,绵阳市先后和雅安市、攀枝花市、宜宾市、阿坝州多次开展远程异地评标,与雅安市、攀枝花市实现了三地远程异地评标,远程异地评标项目数占工程建设项目总数的比例稳步增加,逐步迈入常态化,对于推动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一体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