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鄂尔多斯:多措并举搭建新型交易体系

发布日期: 2020-08-14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作者:魏亚楠 黄珉 高水平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魏亚楠 黄珉 高水平】3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首个“不见面”评标系统在鄂尔多斯率先运行,首个项目的顺利开标,有效地防控了疫情的传播,确保了各项交易的正常开展,深受各类交易主体的好评。

  4月20日,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办公室全力推进政府采购“云平台”建设,将业务系统纳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全区一张网”管理,并与财政部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了政府采购业务“网上办、一次办、一网通办”的目标。

  7月14日,鄂尔多斯市首个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东胜区第十五中学建设项目设计标段”顺利完成,实现了鄂尔多斯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从“辖区内”向“省域间”的转变。

  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办公室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整合建设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目标,推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有形市场,多措并举搭建新型交易体系,在信息化发展历程上实现了多个全新突破。

  多措并举搭建新型交易系统

  5月20日,鄂尔多斯市委常委、副市长金武到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办公室实地参观公共资源交易开标区、封闭式评标区、监控监督区等区域,现场查看电子监控室、专家抽取室、电子化评标室、多功能评标室等,听取了土地招拍挂等各项交易全流程电子评标、交易服务综合标准化、“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等重点工作的相关汇报,对市公管办多措并举搭建新型交易系统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鄂尔多斯多措并举搭建新型交易系统不仅有目标,更有策略:首先,深化平台整合,构建合理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长效机制。其次,细化交易管理,促进信息化公共资源深度共享。再次,深化交易改革,全面实施“不见面”开标和政府采购“全区一张网”运行,开创交易全新模式。同时,优化交易服务,逐步从基础服务向智能服务、智慧服务迈进。最后,强化交易监督,积极探索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保障了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交易活动。

  推进“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

  鄂尔多斯市公管办坚持深化“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等工作。

  推行 “不见面”开标,实现线下不见面、线上面对面。投标主体通过“不见面”开标系统,进入“鄂尔多斯市不见面开标直播大厅”,足不出户在线实时参与开标直播互动全过程,高效便捷,真正实现了交易“零跑腿”。3月2日,“不见面”开标在全区率先启动运行,有效防控疫情传播、确保各项交易正常开展,深受各类交易主体好评。截至6月底,全市已开展“不见面”开标直播项目437个,来自全国各地的7898家投标企业在线参与。

  全力推进政府采购“云平台”建设。4月20日将业务系统纳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全区一张网”管理,并与财政部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了政府采购业务“网上办、一次办、一网通办”的目标。同时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已征集完成并计划开通品目为集中采购目录内已明确在电子卖场采购的17个品目,目前等待自治区制定电子卖场运行规则或管理办法一并落实运行。与此同时,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远程异地评标已实现常态化管理,评标专家通过远程视频交互系统实现无障碍沟通,评标结果、评标报告由系统自动生成,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评审效率。

  创新开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协作。以首个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为例,通过“鄂尔多斯远程评标音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在线沟通、实时互动,通过“鄂尔多斯市网上开评标系统”实现同步化、无纸化评审。同时,创新使用“多因子专家身份认证系统”解决异地CA不兼容问题,评标专家通过多因子终端对评标报告进行签字校验,确保了评标报告的合法性及可信性。评标音视频资料自动下载并实现云存储,全程留痕、可查可溯,整个过程公平、公正、规范、有序。远程异地评标不仅能够打破区域限制,消除专家资源有限造成的“老面孔”和“熟人圈子”负面影响,也为加强地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专家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跨省域合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实现交易“全程留痕、过程管理”

  依托“信用中国”网站,在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中应用信用信息。凡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的国有资金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项目均需进行信用核查。在招标文件中专项设置信用条款,明确规定信用信息的查询渠道及查询范围等内容,如果投标人被列入失信惩戒对象的,评标委员会一律否决其投标。

  重新修复视频监控盲点,完善预警点报警功能,对所有进场开评标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和自动预警,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留痕、过程管理”。

  打造一流交易服务平台

  鄂尔多斯市公管办坚持优化服务,提高交易服务质量,打造全区一流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

  启用电子保险保函担保。投标保证金在虚拟子账户自动缴退管理的基础上,启用银行保函、电汇、电子保险保函3种认证方式,推行电子保险保函制。

  探索智能辅助评标。通过电子化、智能化手段评审投标文件,有效避免评审过程中错判、误判和评委倾向性打分等现象,减少评委主观因素。

  实现电子见证评标服务。5月10日起,将传统现场见证服务模式统一升级为电子见证模式,在执行“三方分离”制度的基础上,实行电子见证评标服务模式,构建了合理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长效机制,细化落实了《内蒙古自治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各项工作任务。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