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围绕“六稳”“六保”助推吉安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 2020-08-25     来源: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网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吉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多措并举,突出重点,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前7个月,完成587个进场项目交易,增收节资约15亿元。

  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提早谋划,快速行动,加快项目招标投标,从而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在统筹精准防控阶段,2月上旬商市发改委、公管办、防控办,制订并由市防控办转发了《关于疫情期间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服务防控工作方案》,确保第一时间承接、落实招标单位、中介代理机构要求,形成“一插到底、顶格协调、内外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在项目开标阶段,成立管控、消杀、保障三个工作专班,明确防疫期间开标工作4个阶段29个流程专班工作人员的职责,做到专员定点服务、专班靶向服务。管控专班指导招标单位、中介代理机构落实防控措施,以有力的要素保障,助推项目快速平稳开标。消杀专班自2月份以来,6个月如一日,每天多频次对开标评标场所的12个部位全面消毒。保障专班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开标。一方面,紧急添置2台人脑识别体温检测仪、8把测温枪,发放口罩、手套,引导投标企业人员有序进场、退场;另一方面依托工作微信群,开通“指尖服务”,办理预约场地预约时间等诉求事项。对开标项目,采取“容缺受理”,“承诺+备案”的方式,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项目早开标、早开工。由于构建科学、严密、有效的防疫体系,实行“每日一督查、每日一调度、每日一追责”制度,确保防控工作“纵到底、横到边、无盲区、无死角”。3月5日,吉安市河东片区滨江内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开标,来自17个省市47个城市的227名建造师参加。由于全员参与、全面管控、全心服务、全程留痕,疫情以来诸如此类497个项目顺利开标,增收节资11.86亿元。

  跑出经济复苏“加速度”。以“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为抓手,打好“组合拳”,推动项目早开标、快开工,拉动投资增长,加快经济复苏。强力启动“不见面开标”系统建设。进场交易企业动辄数百家,最多达924家,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带来诸多问题。为实现开标从现场“搬”到网上,3月份自我加压,勇于担当,将“不见面开标”系统建设列入“一把手”工程,并有条不紊付诸实施。在经过5次测试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升级,7月29日全省首个“不见面开标”项目落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当天381家投标企业在异地根据指令在线完成投标操作,留言互动,实现线下“面对面”到网上“键对键”,各地投标企业通过“不见面开标”系统可随时随地在线参与项目开标全过程,打通了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数据“多跑路”、投标企业“零跑腿”。目前,已完成6个“不见面开标”项目,降低2882家投标企业运行成本,将朝运行常态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强势推进民生工程项目。积极策应市政府民生工程的落地生根,在每天最多安排8个项目的情况下,仍优先安排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菜市场建设工程。6月份以来,有3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标,有序安排14182家投标企业进场交易,完成近9000万元的跃进路、螺湖湾、环湖湾菜市场项目开标。以紧锣密鼓的开标倒逼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提升投资增长。

  交出降本减负“成绩单”。为使广大市场主体保持充盈活力和坚强韧性,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下沉,助企纾困,精准施策对接企业需求。开展“清零”行动。全面清退2004年以来的1364笔计2774.12万元滞留投标保证金。其做法和成效被省公管办发文推广,得到国家审计署武汉特派员办事处的肯定。开展“红包”行动。明确7家合作银行退投标保证金时,不得收退款手续费,并且必须计息。这一“加”一“减”,换来的是市场活力的“乘法”。开展“品牌”行动。用精打细算的“紧日子”,换取企业转型升级的“好日子”。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践行“一线工作法”,沉到一线发现问题、化解难题,畅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干部精神状态呈现新气象、新变化,8月7日的美碑(渼陂)旅游集聚区综合管网及水厂建设工程项目开标,工作人员忙到凌晨。完成吉安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吉安市拘留所建设等163个市重点项目进场交易工作,完成交易额达46.88亿元。严格执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廉洁自律十不准》,以清护亲,用亲增清,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吉安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