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0-08-27 来源:银川日报
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建成投入使用,一个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处处呈现一派火热的建设景象……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银川市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实施,全市上下奋力开动生产引擎,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开花
初秋时节,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终端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现场,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厂房正在进行门窗安装和墙面保温施工作业。“智能终端产业园一期及东地块共签订项目14个,为了将被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让已签约企业尽快入驻,项目采用交叉作业的方式,保证一部分厂房能够优先交付使用。这样,整体项目施工的同时,企业便可以入厂装修。目前,所有签约的14个项目已开始装修施工,4家企业预计9月底前试投产,所有项目预计年内均可投产。”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智能终端产业园二期的施工现场,则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塔吊林立,运输车穿梭往来,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标准厂房28栋、职工公寓、食堂及活动中心、地下停车库、室外景观构筑物等。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6.8亿元,5栋厂房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其他厂房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据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年前智能终端产业园还仅仅是一张规划图,现在,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正在加速集聚。
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是“压舱石”。在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银川市工信局稳步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银川市工信局谋划储备工业项目118个,已开工项目97个。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开花,正撑起银川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四梁八柱”。自今年2月底复工复产以来,银川各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全体参建人员奋战在一线,争分夺秒抢工期、加班加点赶进度,迅速掀起了“抢工期、赶进度”的大干热潮。
项目建设开启加速度
8月15日,在中泓产业集团银川中讯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工人正忙着浇筑混凝土、加工钢筋、制模……一台台塔吊快速运转,将建筑构件运送到各个施工点位。“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所有管理人员、工人全部坚守岗位,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抢抓工期。”银川中讯产业园项目施工方安全管理员夏成坤说。
据中泓产业集团运营总监刘湘波介绍,银川中讯产业园自今年3月18日开工以来,为了追赶进度,由项目经理牵头成立夜班施工小组,采用轮班制增加施工时间、保障项目进度,由技术小组牵头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以技术措施加速项目推进。同时,采用网上、电话和现场采购等多种方式组织材料供应,对工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会协调,一般问题不超过4小时解决,重大问题不超过8小时解决,确保工期不延误。
据了解,银川中讯产业园项目一期共4栋功能性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主要包括钢化玻璃膜生产线、太阳能户外移动电源、智能蓝牙音箱、品牌辅料代工等电子产品生产线等,计划今年争取部分投产,正式投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个,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
“全产业链”培育企业增长极
走进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轴承智造小镇,一期生产车间里科技感十足,生产线高自动化、高智能化、高集约化,创造出同类型产品的全国生产最快速度。
磨床、超精、清洗、包装,轴承的生产全程智能化。四层厂房,一层做中央仓库,二三四层是全封闭的智能制造单元。前两期项目共建80个智造工区,每个工区都身怀绝技,聚焦产业链一环或某一型号轴承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高端研发、精深加工,然后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市场运营,用智能制造和技术标杆撬动全产业链发展,最终实现终端融合、产城融合。
“中轴小镇三期项目是在一、二期单元供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时应运而生的。作为银川市重点项目,中轴智造小镇三期项目总投资7.6亿元,主要建设生产车间、研发车间、辅助车间、宿舍楼、食堂及其它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共20栋建筑单体。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7.4亿元。三期厂房采取‘EPC+F+管理公司’的模式,打造120个工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中轴小镇的建设上,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开展平台招商模式,引进宁夏中轴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负责项目平台的经营,打造以智造单元为主、投资商拎包入驻、共享销售为一体的轴承产业链及装备智造产业小镇。去年以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开展了“ABO+DBFOT”合作模式(即“授权-建设-运营”+“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模式),与中铁三局、中铁一局合作,实施了高端综合配套服务区建设,以有效投资力促重大项目建设。
鼓点催征急,加快发展正当时,一轮真抓实干、大干快上的项目攻坚热潮正在加速形成。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引领和推动银川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