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不见面开标”新技术精准打击围标串标

发布日期: 2020-09-09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通讯员:汤骏

  【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 通讯员 汤骏】“远程不见面开标”因为惠企、便民、降费、提效等诸多优势,得到市场主体的广泛好评。但也有人认为,“不见面开标”可能为少数不良企业围标串标提供便利条件,导致一些违法乱纪现象“高发、引发”,成为招投标监管的一大难题。

  诚然,由于行业内尚未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加之各地电子化交易发展水平不均衡,如果技防手段不严谨,系统设计不周密,确实存在监督乏力甚至全面失控的风险,这一问题不解决,“不见面开标”就难以发挥其综合效益。

  南通市作为全国最早大规模应用“不见面开标”的城市,在“鸿雁不见面开标系统”研发之初就将利用信息化手段打击围标串标等不法行为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创新运用了8项新型技术(其中4项技术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在打击围标串标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自2018年6月至今,已经有30多起围标、串标线索被计算机自动侦测到,超过前两年查处案件的总和,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确认其中23起违法行为基本属实,已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置,目前,技术手段打击围标串标违法行为的准确率近80%。

  通讯隔离技术斩断非正常接触

  传统场内开标模式,将全体投标人召集汇聚在同一个场地内组织开标会议,事实上为一些企业提供了互相交流、串联的机会,他们可以在现场互通有无,在以后的交易活动中彼此联络,监管部门对这些行为往往束手无策。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不惜采用“盯梢”“蹲守”的方式,在专家进入评审场地之前,想方设法地进行“围追堵截”,干扰和破坏正常的评审秩序。

  “鸿雁系统”在通讯交互方面做了技术隔离,投标人之间无法进行单线联系,就算投标人试图在“聊天板”留下通讯信息,管理员也能立刻进行屏蔽或者采取禁言处理,这样投标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途径被掐断了。投标人之间、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之间的交互都只能通过内置的通讯模块进行沟通,且所有的通讯都被系统记录并同步发送到监督部门的在线监管平台。可以说,通讯隔离技术把“不见面”的本质内涵充分发挥,斩断了一切非正常的接触。

  一些企业老板常常感慨,如今连招标人、评标专家的人影都看不见,只能盯着电脑屏幕,老老实实等评标结果了。这也充分说明通讯隔离技术克服了场内开标的缺陷,堵住了场外联系的缺口。

  地理位置信息捕捉技术侦测抱团投标

  “鸿雁系统”创新引入了地理位置信息捕捉技术,这是专利技术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是获取远程投标人所在的地理位置(投标人用手机扫码登录后系统自动记录),从而便于侦测到投标人是否在同一地点抱团投标,如果投标人之间的距离过于接近,就有疑似串标的嫌疑,应当立即向有关监督部门报告。

  南通市的一个绿化工程项目“不见面开标”过程中,发现常州某街道同时出现16家投标企业集中投标的情况,经过仔细甄别,有8家企业处于近距离投标位置(从数字地图测距来看不足80米),可以初步判定为有疑似串标的嫌疑,当然,最终能否作为串标处理需要监督部门调查核实后方可作出,不可妄下结论。

  造价软件加密锁和地址查同技术甄别串通投标

  根据《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中串通投标和弄虚作假行为认定处理办法(试行)》第六条规定:不同投标人的电子投标文件出自同一台电脑或者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报价用同一个预算编制软件密码锁制作的,视为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

  据此,“鸿雁系统”专门设计了两种计算机自动判定条件,一是造价软件加密锁,一是电脑MAC码地址,其判定依据是,造价软件加密锁是企业专有的数字加密证书,具有专有性和唯一性,而电脑MAC码地址是用来确认网上设备位置的地址,每个网卡都需要并会有一个唯一的MAC码地址。在评标过程中,计算机对所有投标人的加密锁和MAC地址进行自动比对,发现一致的即自动报警,工作人员据此直接将此作为串通投标处置。

  可见,“技防”手段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而且能够有效地防范“人情处置”或者“关系处置”,但“技防”手段要与“人防”手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某管道工程项目开评标过程中,通过MAC码地址查同技术发现一起疑似串标案件线索,后经查实,其中的两家投标企业均为外地企业,投标当日因所在片区停电,于是到附近同一个网吧的公用电脑制作了投标文件并进行了投递,相关供电部门和网吧经营业主出具了有关证明文件,尽管此类偶发巧合事件依然令人生疑,但是作为“串通投标”处理尚显依据不足。

  虚拟保证金子账号实现潜在投标人信息保密

  围标串标的另一个高危点是通过投标保证金递交情况来提前获知潜在的投标人。由招标人受理保证金的,要求全体投标人汇入招标人设立指定的账号;由交易服务机构集中受理保证金的,委托专业的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等)统一办理收退事宜。无论哪种缴纳方式,一般都使用实体账号方式接纳投标人的保证金,但是实体账号容易被反向推测出进账单位的企业名称、金额和时间等具体细节,参与投标企业的信息暴露无遗。

  应用了虚拟子账号技术以后,由投标人登录系统并获取缴纳保证金的子账号。该账号为系统随机生成,具有无规律性、唯一性,保密程度高,且每个投标人每一项目每一标段只生成惟一的账号,交错1位数字则无法进行保证金绑定。投标人根本无法提前获知其他投标单位的保证金缴纳情况。

  标书归一化处理技术实现“暗标盲评”

  标书归一化技术主要应用在采用综合评估法的“暗标”评审项目中。“暗标”项目的招标文件,一般都规定了投标文件的字体、间距、版式要求,还规定不得有明显的标识、企业名称、人员等标志性信息,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不良企业与评标专家之间进行事先约定,让评审过程保持公平、公正。但是即便是这样,还是难以防止标书在特定的段落使用特定的语言或者图示用以“提示”,依靠人工筛查和过滤的方法难以屏蔽这些“设计精巧”标书,只能使用“归一化方法”这个武器。

  归一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不同来源的投标文件统一到同一数量级下,使得数据处理更方便。具体到招投标领域,就是把投标人自行编制的投标文件经过“归一化算法”处理以后,将原始文本调整为相对统一的格式,其基本特征是信息不遗漏但格式有变化。由于采用了线性归一化方法,每个投标文件生成的“归一化文本”不尽相同,评委无法获知其“原始文本”是何种面貌,因此评审就真正处于“盲评”状态之下。

  标书异常性雷同分析技术挖掘串投嫌疑

  《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办法》规定: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以及投标文件制作过程出现了评标委员会认为不应当雷同的情况的,属于重大偏差,视为未能对招标文件作出实质性响应,应当作为无效投标予以否决。据此,“不应当雷同”也就具备了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投标的嫌疑特征,

  “鸿雁系统”的“异常性雷同”工具从两个方面分析标书异常性雷同。

  一是技术标文件。以施工项目评标为例,技术标文件评审的主要内容是“施工组织设计”。系统通过两轮筛查的方式进行判定,第一次先通过“一致性雷同”方法进行机械对比,对不同的技术标文件逐段进行交叉比较,文字内容相似程度达到70%以上的,作为重点筛选对象进行二次复查。第二次复查主要采用“一致性错误”筛查方法,其核心算法是比较投标函中“同样的错误”。其逻辑依据是,技术标文件“高度相似”尚不足以证明其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但是“一致性错误”则可充分表明其具有理论上串通的可能。例如,某项目评审过程中,发现两家企业的技术标函在“承台基坑开挖”工序的描述中存在大段相似内容,更为离谱的是两份标书中均出现了使用失效规范的情况,《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已修订为JTG/T F50—20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已修订为JTG D63—2007)。

  二是商务标文件。商务标中的报价文件,如果其价格向同一走向靠拢且形成“抱团集中”趋势的,就应当作为疑似串标嫌疑看待,当然,这一判定要慎之又慎,因为极易造成“错杀、妄杀”从而引发不必要的质疑和投诉等纠纷。

  监管联动技术自动报警违规

  长期以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打击围标、串标之所以收效不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管理难以形成快速联动机制。

  “鸿雁系统”采用的联动监管技术弥补了这一缺陷。针对不同身份和管理责权的各个公共资源交易参与主体分配不同的权限,可以登录、浏览、下载和抓取招投标交易过程中的所有疑似线索,在预先设定的46个高危引发串标、围标的风险点设置了自动报警和信息传递模块,所有信息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机构、行业主管部门、招投标监督部门和纪检监察之间完成无缝对接,实现“一键联通”。

  大数据综合研判技术“揪出”利益集团

  大数据综合研判也是打击围标、串标的有力工具,但是目前大多停留在研讨阶段,实质性的成果并不多,“鸿雁系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例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鸿雁系统”把长期以来在同一类型的交易领域(比如建筑装饰装修)同时出现在一个交易项目场次的企业标签成为“疑似抱团围标企业”,再通过报价趋势度分析(基于股票道氏理论)、相关性分析、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离差分析等数学模型,“揪出”相对稳定抱团投标的利益集团,再辅之以外围的调查、资金往来账目的比较,综合多方因素得出比较确定的结论。

  据南通开展“不见面开标”的数据统计,一般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投标家数相较于“场内开标”平均增加17%以上,少数企业有鉴于“无门槛、零费用”的便利条件,抱着“碰一碰、撞大运”的心理盲目参与投标,还有些为了“相互帮衬”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投标联盟,干扰正常的招投标秩序。可见,“不见面开标”作为新生事物,势必将面临如何有效打击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的考验。公共资源交易从业人员应当积极探寻运用尖端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制度防范体系,把“不见面开标”这一实实在在的惠企便民改革举措引向健康发展。(作者介绍: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

 

【更多新闻请关注公采传媒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公共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