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7-03-21 来源:公共资源网/公共采购杂志
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秉承“丰富采购渠道、健全采购方式、提高采购效率”的原则,以实现公共资源“网下无交易,网上全公开”为目标,借助“互联网+”的新型政府采构模式正在公共采购领域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
2016年是我国公共资源交易深入推进改革的一年。这年伊始,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借助“互联网+政府采购”“标准化+平台服务”完成新一轮的改革,并成功实现“监管”“交易”“服务”的三分离。“互联网+政府采购”“标准化+平台服务”是中心新的发展定位,即着力构建标准化服务平台和电子化交易平台,将“互联网+”的理念融入政府采购活动,打造全新的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商城,同时借助标准化建设成果持续提升交易平台综合服务水平,平稳引导省级政府采购、交通、水利、矿产等各类项目进平台交易。
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刘冰说,合肥在省直项目、县级限额以上项目及社会代理项目进场交易等共同影响下,区域综合平台在社会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下,仍然保持了平稳较高的规模增幅。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累计受理项目5952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项目919个,增加了18%;完成项目4137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项目1042个,增加34%;交易金额累计925.4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85.12亿元,增加71%;成交金额累计1139.7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79.67亿元,增加148%;节约资金和增值资金累计644.7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64.46亿元,增加703%。今年,合肥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开启了事业新篇章。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是一次新型的改革,当前,在尚无可参照模式的情况下,合肥依托多年改革的成熟经验,进行体制的调整、整合,在厘清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管、服务、交易等三方主体职能后,“服务”成为交易中心的全部工作内容,并将构建标准化的服务平台、电子化的交易平台作为平台服务的主要工作目标。为此,鉴于招标代理服务职能具有市场化属性,同时也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2015年12月,根据合肥市政府总体部署,由合肥市国资委牵头,组建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一委一局一中心—集团”的公共资源交易运行模式。
互联网+政府采购
在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新趋势下,为解决传统采购方式价格更新不及时、采购效率低下、采购成本较高等问题,合肥研发建设省、市、县三级政府采购通用货物网上商城。
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秉承“丰富采购渠道、健全采购方式、提高采购效率”的原则,以实现公共资源“网下无交易,网上全公开”为目标,借助“互联网+”的新型政府采构模式正在公共采购领域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
据刘冰介绍,自网上商城运行以来,每天均有数个项目在网上商城高效成交,网上供应商供货积极,采购物品基本当日交易,次日便能抵达采购人手中。截至目前,网上商城已完成省市两级政府采购项目1062个,成交金额530万元,引入141家实体供应商,与苏宁、史泰博等10家大型电商开展合作。上架商品种类达到563类,数量达到41060件。
安徽合肥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入驻电商签约
近日,网上商城举行了签约仪式,与多家实体供应商和电商签订协议开展合作,加强对商城政策和操作流程的宣贯和业务培训,同时与银行合作引入第三方支付平台,标志着商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渐迈向稳步发展阶段。接下来,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研究完善《网上商城运维管理办法》《网上商城竞价操作规程》《网上商城供应商失信行为的处理细则》等制度,持续开展供应商征集,加强和完善网上商城在省直单位和合肥市各县区的推广和应用。
此外,中心在完善网上商城直接采购的基础上,建立了网上竞价系统,实时开发预算项目的网上传递接口,通过系统优化和规则更新,提高商城操作的便捷度。
省直项目逐步进场
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坚持“两条腿走路”,即“省市共建”和“市县一体化”。在省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2015年合肥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会城市承接省级项目。在此过程中,中心重点围绕省级项目进场的监管分工、操作流程、交易规则、整合专家库等工作环节进行充分沟通和对接,并成功地将合肥市交易规则应用于省级项目。2015年,安徽省级政府采购业务,省管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省级矿业权出让等相继进场交易。而今年上半年,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省级项目1049个,成交金额141.37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总成交额的1.61倍。
信息化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不断研发应用信息化水平,拥有以大数据和桌面云支撑的信息化系统已居于全国同行的领先水平,网上全流程招投标、远程异地评标、产权交易电子竞价等“互联网+”的交易功能已成功应用并成为工作常态。开通“公共资源交易热线”,推出微信公众服务号等“互联网+服务”模式,变线下服务为线上服务。全方位的信息公开确保各项交易业务的公平公正,进而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综合交易市场。
推广服务标准化
经过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两年试点,2016年1月,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标准体系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组织的评估验收,成为全国首个通过验收的公共资源交易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矿产交易项目开标
中心按照国家标准建设要求,结合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实践,围绕建筑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等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特点,历经项目启动、体系建立、标准实施与改进、评估验收4个阶段,对各类项目交易流程的标准建设做到精细、适用并可实现持续优化。经过两年努力,中心形成体系标准201项,其中通用基础标准35项、服务提供标准97项、服务保障标准60项、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9项。体系文件和标准在一体化平台的推广应用将有效提升中心管理服务能力。
新兴产业进场交易
2015年合肥市科技产权网上交易平台建成开通,当年达成意向交易项目20个,中科院、省农科院向市场转移的4个项目顺利签约;在合肥全市推广农村综合产权进场交易,开通使用县(市)61个乡镇和8个园区平台,受理包括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水面、集体资产处置等各类农村产权交易项目,实现农村产权交易全网络、全市场化运作。
社会项目有序进场
加强进场交易项目服务,修订《招标代理机构进场交易导则》,完善进场交易项目业务规范和流程,做好社会项目进场交易的受理和服务。出台“开评标场地管理规范”和“招标代理机构进场交易行为规范”,对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开展集中培训,规范管理。建设招标代理机构库,制定考核制度,促进了社会项目有序进场。1—6月份完成社会进场交易项目102个,成交金额19.33亿元。
提升平台标准化和规范化
目前,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已探索建立了“项目操作、运行模式、服务规范、质量评价、考核监督、电子政务、形象标识、日常管理”等八个方面的标准化体系。通过标准化建设,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不仅实现了与全国同行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进一步提升了“合肥模式”的影响力。
按照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要求,交易中心制定了“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评价与改进”三大类8个层次近200条服务标准,5大类34项公共资源交易《作业指导书》和《招标文件范本》,《公共交易区域服务标准》《开标区、谈判区、评标区管理规定》等17项制度。通过标准化建设,建立了项目交易全流程制度规则和文件范本,最大限度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促进各类交易项目操作更加规范,实施更加顺畅。交易中心将运用好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成果,以标准体系指导业务工作,以实际操作持续改进标准体系为原则,全面规范业务管理和操作流程。以推进标准化成果的应用为抓手,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效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标准体系。
随着国家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和平台功能的不断健全,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将迎来更大区域的资源集聚、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更加繁荣的资源交易新格局。下一步,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进一步围绕服务标准化、交易电子化、评标智能化、数据多样化以及分析精确化,全面提升平台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争取以规范、一流的平台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综合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