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7-12-20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
11月8日,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行了第二期投标人不到现场的业务培训。此次培训邀请交易中心招投标系统软件开发商的工程师主讲,从工程建设项目的全流程上线运行、开标操作、评标准备、评标报告整理、中标候选人公示等方面进行演示讲解,并重点为参会的代理机构提供全流程上线运行的实操训练。
一把CA走蚌埠,招投标人零跑路
今年来,蚌埠市为减轻招标采购人工作负担,提高投标人参与交易的方便性,节省交易成本,在实现电子交易的基础上,为各招标采购单位办理发放数字证书(俗称CA锁),采集单位公章、法定代表人印章、法定代表人手写签字制作电子签章,项目申报时使用CA锁在网上对申报材料进行电子签章确认,无需再到现场递交纸质申报材料,招标文件发布、补遗答疑等全部在网上进行,招标采购人在自己单位即可完成相关工作,所有环节全部无需到现场办理,做到招投标人“零跑路”。
交易中心还对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为投标人零跑路做好基础保障。投标企业一地注册,全市互认,一把CA走蚌埠,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目前全流程电子化率已达80%以上。进一步完善了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电子交易系统、电子行政监督系统功能;实现给招标采购单位免费发放CA锁,在原有网上申报项目的基础上,实行网上申报材料电子签章,并举办相应培训,4个月来共有114家招标采购单位参与,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在线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反馈意见,方便快捷,提高了办事效率,目前市区发放招标人CA锁215个,三县共发放162个;实现了评标报告的电子化,在网上开评标项目评标结束后,可以自动生成项目的评标报告;完善了招标文件范本,为投标人投标提供方便,节省投标人研究不同招标文件模板时间,减少因招标文件模板不一致导致失误影响投标等。在投标企业系统中增加远程解密功能,对招标文件进行配套修改,从定点采购项目进行试点,开标时投标人无需到开标现场,远程解密投标文件即可参加投标。询标、询标回复等全部在网上进行,投标人加盖电子签章进行确认,整个过程通过网上开评标系统和投标人系统间数据交互实现,逐步推行所有项目投标人不到现场开标,实现投标人“零跑路”。大大减少了服务对象的往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效率,服务对象有了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高,实现了交易活动的绿色节能环保,以技术手段落实了“放管服”改革要求。通过电子化交易,节约了投标成本,经测算今年1月至11月,为投标人节省投标文件制作费用1446万元,还减少了大量的交通、住宿等开支。
源头破解“九龙治水”
早前,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职责分属在若干部门,各部门之间监管标准不一,多头执法行业壁垒森严,可谓“九龙治水”;有的法定主管部门既是项目的监督者,又是项目管理者和实施者,集监督、决策、执行于一身,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极易滋生腐败;而且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监管体制,大大增加了行政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导致监管错位缺位不到位。
针对传统分散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模式,蚌埠市通过行政划转,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职责,赋予一个新设立的综合管理机构集中行使,减少多头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彻底改变以前“九龙治水”做法。初步构建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监管机制,提升了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成效,规范了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和效益。据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余炳文介绍,梳理合并的出行政处罚项目有142项,涉及原执法主体7个,其中交通28项、住建29项、水利28项、国土18项、经信3项、财政29项、工商质监7项。
服务标准化助力放管服改革
标准化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曾几何时,由于缺少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各地平台服务标准不一致、依规操作不到位、工作质效不匹配,服务不畅、服务不优甚至违规操作问题日益显现,市场主体在不同平台获得的服务参差不齐,制度性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羁绊。
近年来,蚌埠市以推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标准化服务为抓手,优化平台服务流程、简化交易服务环节,初步实现了平台服务有章可循、规范操作、监督有方,促进了平台服务质量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效益的双提升。交易平台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了阳光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逐渐得到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的认同。不久前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下发立项通知,由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牵头起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总则》国家标准,该标准以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18步流程”为基础,此前已上升为安徽省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组织全国专家召开了对国家标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总则》的论证会,经修改后再向全国公示。
在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组织牵头下,蚌埠市立足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和交易数据的分析应用,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在“一网运行系统”的基础上,高标准建成了全市统一的安徽蚌埠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网、安徽蚌埠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网、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电子交易系统、电子行政监督系统“两网三系统”。
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继成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单位,为全国4个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国家级试点之一。自去年以97.5分顺利通过国标委组织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验收后,是迄今为止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最高分,也是安徽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最高分。
“皖采商城”发展势头强劲
蚌埠市积极探索创新,打造了以网上竞价为主要功能的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皖采商城”,50万元以下的通用设备采购不需要按照传统的招标采购流程进行,在网上最长的只要一天就可以完成,极大地提高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目前“皖采商城”已吸引京东、苏宁、国美、史泰博、办公伙伴、领先未来、齐心、晨光、百大电器等国内知名电商入驻,产品扩大到14大类158个小类40000多种产品。市、县及驻蚌2046家预算单位公开招标限额以下(货物采购50万元)的通用办公用品均通过“皖采商城”采购,实现了供货透明、价格透明、结算透明。 2017年1月1日至11月1日,皖采商城成功完成采购项目15162个,采购预算11836.5万元,成交金额10729.69万元,节约资金1106.81万元,节约率达9.35%。
此前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第一发起人,与四川省德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安徽省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同发起,在天津先特网络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建立了政府采购网上商城跨区域数据联盟。如今,数据联盟委托天津先特公司,聘请高校专家及主流厂商对商品数据标准化进行了论证,形成数据联盟标准化库,数据联盟标准化库由标准化商品分类、品牌、属性、属性值及标准化商品等组成。
联盟标准化库共设有200多个标准化分类、5000个标准品牌、1000个标准属性、8000个标准属性值,现已完成了电脑、空调、打印机等商品的标准化建设。为了完善和规范商品信息,便于不同渠道的商品比较,数据联盟根据市面主流规范对不同分类的商品制定了一套数据标准,并通过制定数据标准,最终让不同来源的商品及价格具有可比性,实现联盟内商品“价格可比”。
信用评价措施全省推广
为进一步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和建筑市场联动监管,推动诚信体系建设,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推行在政府投资建设工程“两阶段评标办法”中计入信用评价分值,即在原“两阶段评标办法”技术标评审后,进行技术标的评审,以技术标分值加上信用标分值后,取一定数量投标人进入商务标的评审,比如蚌埠市职教园区(一期)工程施工招标,总建筑面积33万m2,预算8.5亿元,该项目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标,中标价6.71亿元;蚌埠干部学校香雪公共租赁房屋项目招标,工程造价1239万元,中标价977万元;同时在房建和市政项目的招标文件中约定,投标企业信用评分在安徽省工程建设监管和信用管理平台排名后60%的,原则上不作为中标候选人。
为减轻建筑业企业负担,蚌埠市积极推进履约保证保险工作,在原来的招标文件中关于履约保证金的要求增加了保证保险的内容,履约保证金可以是现金、银行保函和保证保险的其中一种,从而在招标文件上给予固化。
通过在房建、市政工程施工招标投标中应用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分值和推行履约保证保险,真正实现了“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建筑产品的目标,切实减轻建筑企业负担,有力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此举得到安徽省住建厅的充分肯定,向全省推广蚌埠市先进经验和做法。
蚌埠市着力巩固提升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八统一”改革,打破了行政区域限制,在市、县交易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减少了企业的投标成本和跑腿次数,还实现交易信息零泄露,杜绝了围标、串标现象,全力打造公共资源交易“放管服”改革“蚌埠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