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8-03-28 来源: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
近年来,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货物资源部通过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利用网络的便捷性特点,将“互联网+”与货物资格预审工作紧密结合,打造了货物网上资格预审系统。新系统可以用三个1,五个0来诠释其运行模式,即系统操作“3个1”:1次解密、1次导入、1次签章,全程实现“5个0”:零见面、零成本、零跑动、零纸张、零门槛。系统自2017年8月上线以来,已有150个项目完成了网上货物资格预审工作,近800家单位享受此项改革红利,减少了千余次的奔波,交易主体获得感持续增强。
破解难点,提升服务对象“体验感”。货物资源部坚持创新引领,以电子化为抓手,将单次解密、一次签章等新技术“植入”货物网上资格预审系统,不断提升系统操作的便捷度。在评审过程中,仅需招标人1次解密、文件1次导入、评委1次签章就可以完成资格预审评审,实现了货物预审评审活动的高效化,整个评审时长与以往相比缩短了50%左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打造亮点,实现资格预审“不见面”。传统的资格预审会,交易主体需要提前到达资格预审会现场参加资格预审活动。货物资源部打破制度的藩篱,改变交易主体必须到有形市场集中参会的方式,构建货物资格预审“不见面”模式。即申请人将申请文件上传至货物交易系统后,数据库自动加密,截止时间后将所有申请文件推送至货物网上资格预审系统。招标人远程解密后,资格预审委员会在线进行评审。通过推行资格预审“不见面”,有效地破解交易主体“多次跑”难题,减少了资格预审场地的需求和现场人员的投入,大大节约了社会成本。与此同时,还能有效地破除申请人之间的串联,避免申请人与评委线下接触的可能,将影响交易“公平、公开、公正”的人为干扰因素降到最低,有效地杜绝腐败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
抓住重点,打通全程电子化“最后一公里”。货物资源部聚焦交易电子化、规范化、协同化、便捷化、精准化“五化”目标,把脉货物交易全过程的难点、痛点、堵点,以解决货物全流程电子化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货物资格后审类项目已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的基础上,全力打造货物网上资格预审系统,解决货物交易全程电子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交易主体“零见面、零成本、零跑动、零纸张、零门槛”参加资格预审活动,这标志着货物交易已全面进入电子化、智能化时代。
货物资源部推行“3150”资格预审新模式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交易主体办事难、办事繁的重要手段,是杜绝权力寻租、预防腐败的重要制度。下一步,货物资源部将继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提升交易主体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