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8-09-03 来源: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
近年来,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出系列优化服务新举措,促进公共资源交易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为营造便利营商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激发市场活力。按照《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库管理办法》,于2015年上线中介机构交易平台,通过降低中介机构入库门槛,建立业主单位、行业主管部门、交易中心“三位一体”的立体评价考核机制,实现宽进严管,促进库内机构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综合竞争能力。2017年11月,对中介机构交易平台进行升级,突出个性化比选要素。2017年年底,落实国家取消政府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认证政策,对中介机构交易平台进行调整,不再要求申请入库机构提交招标代理机构资质证书。目前,平台中综合评级为最高AAA级的企业共382家次,占入库总数的68%,平台对培育竞争有序、服务优质的中介市场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增添办事便利。一是创新业务受理模式,打造综合受理窗口,实现各类交易所有事项“一口受理”,做到“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一趟式办结”,并规定凡是能网上受理的,一律不需要到窗口办理;凡是能窗口受理事项,一律不在后台接件;凡是能当场办结的,一律不再需要当事人跑第二趟。二是畅通咨询互动渠道,设立咨询引导岗,为办事群众提供现场咨询引导服务,通过网站、电话、QQ为市场主体提供咨询服务,对常见咨询问题进行梳理,整理答复脚本提供政务热线知识库,便于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满意答复。三是设立网络综合服务区,配置自助服务电脑、高拍仪等设备,软件公司驻场对交易各方在交易系统、工具软件使用中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和操作指导。四是推进阳光交易,创新打造“晶项链”全链条透明项目信息可视化服务平台,以可视化方式实现各节点全貌一览无遗,开展交易大数据分析展示,绘出“交易全景图”,进一步提高交易透明度,方便市场主体及时全面了解交易信息。
提高交易效率。一是压缩项目受理环节,将项目受理步骤由原先的四步优化为项目登记和初步发包两步,平均受理时间大幅缩短。二是快速选定中介机构,借助中介机构交易平台,只需信息发布、自由报价、择优选择三步,最快25小时即可完成选取。三是推进不见面交易,将涉及各类交易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搬到网上进行,市场主体只需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网上登记、预订场地、缴纳保证金、专家抽取申请、缴纳服务费等事项,真正变“面对面”为“键对键”。
降低企业成本。一是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在建设工程“e路阳光”电子交易系统的基础上,逐步研发上线政府采购、产权交易、水利工程等多个交易系统,实现无纸化运行,投标人无需制作纸质投标文件,可节约相关制作、运输等费用,同时远程评标节约专家接送费用。二是借助远程不见面开标大厅,投标人无需再到交易中心参加开标会,节约了往返的交通费、住宿费等费用,据初步统计,每年可为市场主体节约交易成本约4000万元。三是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应用,普遍使用后,可节省与CA相关的费用。四是贯彻落实建设工程、水利工程和国有产权交易服务费收费标准降低要求,预计每年将为企业节约近1500万元。
优化服务体验。一是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围绕公共资源交易政策、交易系统和工具软件的使用等,面向各方市场主体开展培训,帮助市场主体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交易知识和技能,提高参与交易的能力。二是实施网站改版,重新规划设计网站栏目展现形式,突出信息公开、互动交流、高效便捷三大特点,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交易参与体验。三是研发公共资源交易手机APP,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交易大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咨询互动等服务。四是积极开展大走访,赴监管部门、服务对象、分中心等个部门和单位进行走访,了解市场诉求,协调解决项目进场交易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