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合肥市公管局:省市平台共建,增强主体活力

发布日期: 2018-11-09     来源: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网站

  近年来,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在承接省级各类项目交易服务的重任之后,合肥市坚持巩固改革发展成果与深入推进改革并重、规范交易平台运行与提升服务管理本领同步、强化监督管理与释放市场活力同频,持续优化平台体系,持续健全监管机制,市场环境明显改善,主体活力明显增强。

  强化平台服务能力。以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为契机,坚持“以标准体系指导业务工作和以实际操作持续改进标准体系”的原则,全面规范业务管理和操作流程,实现由“制度管理”向“标准管理”的转型升级,构建了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全新管理模式。

  强化信息支撑能力。建成省市县三级统一共用的电子服务平台、电子交易平台和电子监管平台,研发多个专业化电子交易系统,探索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实现信息全程公开,交易在线监测;引入“互联网+政府采购”模式,建设省市县三级共用的“徽采商城”,实现省内12个地市合作共建。

  强化业务操作能力。强化标前业务管理,建立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例会制度和业务会议制度,每周集中调度全市项目交易,集中解决项目招标前期问题;加强重点工程保障,成立重点项目招标服务工作组,确保各交易环节限期办结。

  强化执法监管能力。以国家统一平台建设方案为指导,以《合肥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为基础,初步建立涵盖市场监管、服务、操作、执法等四个方面的法规制度体系。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特色监管模式,在原“五分离”基础上增加“反馈”环节,确立了涉诉事项“受理、调查、会审、决策、执行、反馈”六分离的闭环执法工作机制。

  实现经济效益。2017年,交易中心共承接省级项目2557个(同比增长8.6%),完成项目预算资金557.12亿元(同比增长5.7%),成交金额499.97亿元(同比增长14.8%),节约和增值资金58.27亿元。多项重大特大省级项目的顺利完成,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安徽省第一个高速公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为例,为安徽省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的公路投融资模式做出了先行实践,对安徽省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社会效益。2017年以来,省国土系统在探矿权和采矿权出让项目进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挂牌转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既实现了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也助推贫困山区的脱贫攻坚,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省市共建的交易平台,合肥市将进一步优化项目进场交易流程,为各类省级公共资源项目进场交易提供服务保障,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综合管理和行业监督部门提供交易保障、信息服务和监督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