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云南六举措落实全国财政会议精神

发布日期: 2019-03-08     来源:云南省财政厅办公室

  日前,云南省召开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刘昆部长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分析研究了2018年云南省财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设高质量可持续财政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019年推动高质量可持续财政建设再上新台阶的措施。

  2019年云南省财政厅将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等指示要求,按照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用好管好各项财力,突出补短板强弱项保重点,在继续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同时,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美丽云南和“平安云南”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等重点领域,努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以高质量可持续财政服务保障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局,为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做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一是完善考核机制,提升财政收支运行质量。坚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强化纳税服务和管理,堵塞收入漏洞,确保主体税种和附加税种同步征收到位,足额入库。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监测分析,提高预算执行效能。健全财政资金动态监控体系,切实提升预决算公开质量,强化预决算公开的主体责任,建立完善考核和行政问责制度。

  二是激发内生动力,强化财政保障能力。全面落实《云南省地方财政税收增收留用及以奖代补暂行办法》,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培植财源、实现财政税收增收的给予奖励和支持,强化自我“造血”意识,激发和调动内生动力、能力。创新财政投融资方式,着力推动缓解融资难、担保难等“瓶颈”问题,组织好财政部PPP项目申报,高质规范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吸引信贷资金、社会资本、企业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制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三年发展规划,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

  三是加强政府债务管控,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强化专项债券项目前期准备。合规合法开好“前门”,提前做好项目储备,扎实做好发债准备工作,确保新增政府债务限额下达以后,尽快发行债券,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充分发挥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按照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方案和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各项要求,压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确保完成年度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化债目标任务。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继续完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及时向全省各级政府通报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结果,对列入风险预警和提示名单的高风险地区,督促多渠道筹集资金消化存量债务,逐步将风险指标控制到警戒线以内。

  四是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按照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受益范围、兼顾政府职能和行政效率、实现权责利相统一、激励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等原则,加快省以下基本公共服务、交通、科技等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工作。按照中央收入划分改革要求,制定出台省与各地收入划分调整方案。构建现代预算编审体系,做实预算项目库。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健全完善财政资金“能进能出”的决策机制。严格保障省级支出责任,赋予部门预算统筹自主权。积极支持昆明综合保税区和红河综合保税区建设,做好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工作,落实重点开发开放平台、进出口关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等税收政策。

  五是夯实预算执行管理基础,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将支出政策制定、实施和结果纳入绩效管理,重点关注政策的落实及效应、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性。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开展预算审核和事前绩效评估,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向预算决策拓展。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继续开展预算细化评审和绩效评价,健全结果反馈和整改制度,并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积极拓展预算绩效管理范围。

  六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能力。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狠抓“制度建设、行政执法、执法监督”三个关键环节,坚持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财政活动的界限。严格落实省人大各项决定和审议意见,健全完善省人大代表建议、省政协提案办理机制。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全省预算单位差旅电子凭证网上报销改革试点,并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建立健全库款监测、分析和调度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各地“三保”和重大项目支出资金需要。巩固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成果,完善资产配置标准调整联动机制。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机关服务后勤社会化改革。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国有金融资本集中统一管理。深化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构建采购主体职责清晰、监管机制健全、政策功能完备的现代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实现市场主体注册“一网办”,在全省推广部署采购管理系统。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培训、资产负债确认和会计信息化改造,确保政府会计制度顺利实施。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不断强化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四大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积极搭建全省依申请公开办理平台,对所有通过网络提出的信息公开申请事项进行全程督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基层导向、需求导向、民生导向,深入探索创新财政发展新举措,着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以信息化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财政内控内审工作,构建全省财政监督新机制,监督重点要更加关注支出的有效性和财税政策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