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1-15 来源:公共资源网/公共采购杂志
长期以来,虚假投标、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问题困扰着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主要表现在少数招标人或代理机构和投标人、投标人和投标人、投标人和评标评审专家之间互相串通,弄虚作假,在评审前、评审现场干扰评审专家科学、客观评标。这些问题不易发现,查处时取证、锁定证据非常困难,严重妨碍甚至破坏了公平竞争、公开择优确定投标人的市场经济环境,影响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决定性作用发挥,降低了公共资源交易的效率和效益。
湖北省孝感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局长 金正谋
要解决这一顽疾,真正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有效途径之一是推进全过程电子化,并在地级市域、省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实现远程异地评标评审。招标人发布招标公告或投标人下载资格预审文件、投标人报名和上传投标文件、开标、随机抽取异地专家、远程评标等一切活动均在网上完成,可以有效隔离招标人或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专家,从而为专家提供独立、客观的评标评审环境;还可以通过电子交易系统追踪编制或上传投标文件机器制作码、筛查文件雷同或自动清标,发现投标人是否存在围标串标行为,进而有效遏制虚假投标等违法违规现象;实行电子化交易、远程异地评审,可以利用网络在线、实时监督,全程监控、留痕,增强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
这样做也符合国办发〔2015〕63号文关于“加快推进交易全过程电子化,实现交易全流程公开透明和资源共享”,以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利用信息网络推进交易电子化,实现全流程透明化管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