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2-30 来源:公共资源网/公共采购杂志
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资金往来大、利益关联度高,一些地方围标串标、假借资质、暗箱操作、人为干扰等问题屡禁不止,是腐败易发多发的“深水区”。破解公共资源交易改革难题,实现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除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行招标后评估制度、加大投诉处理力度等措施外,通过加快电子平台建设、以技术进步来遏制围标串标行为,是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制体制改革的方向所在。概括来说,就是要运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的“加法”,做好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实现招投标领域破冰效应的“除法”,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发生。
招投标领域突出的问题包括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串通投标等,为提高招标透明度,可以开发并推行网上资格预审、网上公示、投标保证金收退、企业诚信库等系统应用,减少招投标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预,从源头上防止围标串标行为。
这些系统自动采集投标人编制标书的计算机硬件信息和软件信息,评标时系统会对比制作电子投标文件电脑的硬件信息、标书的规律性报价以及标书内容的相似性,分析出哪几个投标人可能存在围标串标嫌疑,为监管部门查处不法行为提供有效信息,提升交易活动监管的实效性、准确性、可操作性,促进招投标市场向健康、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