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7-09-30 来源:公采传媒/《公共采购》杂志
青海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 张媛
当前的招投标实际工作中,远程评标尚未广泛应用。少数评标专家在一个地区形成职业评标人,与利益方密切结合,暗箱操作,严重影响评标结果的公正性。
推行“评定分离”是招标投标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在最终的定标环节给予招标人充分的择优权,旨在让评标专家的作用回归到专业性业务本身,把定标的工作和责任还给招标人,将“项目法人对项目全过程负责”的规定落到实处。
完善评标定标机制。实行“评标公开、定性评审、评定分离”,评标前公开评标专家抽取过程,评标后公开评标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定标后公开评标专家名单。评标由定量评审向定性评审转变,除特殊专业、技术复杂的工程外,其他工程的技术标评审实行合格制,评标专家对技术标进行符合性评审。定标由评标委员会向业主定标转变,提倡由招标人依法择优定标。
完善评标原则,把企业施工现场考核、履约情况引入评标环节,对投标人的技术方案、投标报价、业绩和社会信誉等进行综合评审,具体评标原则由省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充分体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市场监管体制机制的意见。
加大评标专家库建设。从国家层面建设统一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评标专家库,尽快推进远程评标,实现国家评标专家资源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独立抽取、实时记录及在线监督为特征的大型评标专家数据库。有利于杜绝暗箱操作、实现评标公正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