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03-21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客家新闻网
迎春争艳先纷落,粉桃丁香次第开。初春的赣州乍暖还寒,广袤的农村沃野春潮澎湃,万象更新。
面对农村改革重任,在过去的一年里,赣州立足市情农情,坚持问题导向,在“农地确权、主体培育、产权改革、金融服务、乡村建设”等方面下工夫,扎实稳健地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盘活农村“沉睡资源”
今年春节刚过,大余县青龙镇双联村下打石湾小组的王会平夫妇早早就下地干活。原来,得益于土地确权工作的推进, 双联村的大部分田地已经通过土地流转租给了种植大户,王会平也流转了15亩土地用来种植商品蔬菜。“土地确权以后,分散的田地得到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土地收益提升了五六成。”王会平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了将禁锢“三农”的“粗绳”解开,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在全市上下风风火火地进行着。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全市数据入库完成99.3%,完成承包合同签订99%,完成证书打印96.8%,已颁发证书148.2万本,发放率达到96%。
“有了这笔钱,我对未来的发展一下子就有了底气,现在我有信心把厂子的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近日,会昌县筠门岭镇盘古村村民曾庆跃用自家一栋500多平方米的住房作抵押,顺利贷出了30万元资金。
随着农村“沉睡资源”的盘活,我市金融支持“三农”力度加大,农村贷款难的局面被打破,农村金融服务也更加完善、便利。
2015年,赣州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镇银行网点覆盖全市各县(市、区),金融自助终端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和80%的村。赣州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会昌县成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县。截至去年底,该县累计发放贷款837笔、1.31亿元。我市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涉农改革文件,着力探索林权、果园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押贷款等。
突出试点示范带动 扎实推进综合试点
“去年我的烟田受了水灾,保险帮了我大忙,每亩补偿了800元,减轻了我的损失。”3月11日,安远县凤山乡凤山村烟农赖命根正在烟田查看新栽烟苗的成活情况,也正因为有了烟草种植保险,让他扩种了50亩烟田。
据了解,安远县与中国财险安远支公司携手合作,在全省率先试行推广烟草种植保险工作。以15个乡(镇)烟叶专业合作社作为投保主体,对烟农所种植的烟叶实行全保,每亩40元的保费由县财政和各烟区乡(镇)各承担每亩20元,为614户烟农的27288亩烟叶购买了烟草种植保险,安远县财政和各烟区乡镇共为烟农承担保费109.15万元,每亩最高赔付额800元。
如何实现山区农业的快速突破?赣州坚持以点带面,突出示范引领。
农村集体产权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和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进展顺利。我市印发了《关于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详细部署了工作推进的重要环节。启动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组建工作,目前已完成软件公开招投标,正在组织实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2015年我市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江西唯一、全国22个集体林业综合试验示范区之一,在9项试点示范中承担4项试点示范工作。我市还启动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015年全市确定了3个试点县,目前,兴国县已完成改革任务并完成了省级验收工作。
激活新型农业主体 激发农业内生动力
“这笔贷款来得真及时,每个月发放给务工人员的工资有着落了。”李冬荣是兴国县东村乡澄江村东坑组东镕堡颇有名气的家庭农场主,她告诉记者,农场能有现在的规模多亏县里相关部门的鼎力相助,她顺利申请到了70万元贷款。为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我市全力推进“财政惠农信贷通”工作,累计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5亿元。
2015年,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步伐加快。制定印发《赣州市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和监测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监测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了省级和市级家庭农场申报评定工作,推荐了100家市级示范农场、71家省级示范农场。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06个,比上年增加38个,超亿元的62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3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2%。全市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个,省级龙头企业90个,市级龙头企业153个。推荐62个企业的75个项目列入省2015年农口金融对接项目,推荐4个企业的4个项目列入省“一带一路”银企对接重点项目。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共有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赣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争取到连续三年每年100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寻乌、于都、全南、龙南4个县成功申报创建第三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