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03-24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海门日报
近日,常乐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陆洪宇,在电脑上将常乐镇颐生村1组等土地流转项目的相关信息,上传到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经过审核通过后,正式成为海门市农村产权交易大军里的一员。用陆洪宇的话说;“交易平台是个好东西,自从有了它,农村产权交易变得透明方便多了。”
农村产权交易“搭平台”。长期以来,海门市农村土地流转等农村产权交易活动缺乏市场规范,随意性大,交易纠纷多。2014年以来,海门市成立了“海门市农村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海门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对外服务窗口,确定专人负责农村产权交易网上操作业务。还在各区镇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确立了市镇两级联动、一体化建设、系统化管理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完成了网络自主申报全覆盖。此外,海门市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海门市农村产权交易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对农村产权交易的全过程进行规范严格管理,推行合同范本应用等管理方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交易过程阳光透明。
农村产权交易“建舞台”。去年6月26日上午,海门市农村土地产权项目完成首单交易。永乐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每亩约850元的价格,成功竞得海门高新区沙东村和秀山村一块360亩土地3年的承包权。交易完成后,永乐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士浩的一席话令人记忆犹新。他说:“过去我们流转土地,都是直接跟老百姓谈,百亩多地的话最少也要3个月才可以拿下来。现在,通过平台交易,坐下来一天就把事情搞定了。”凡在平台交易过的人员均认为,把农村产权纳入平台,统一交易,有利于促进交易的透明、监管和规范性。
农村产权交易“摆擂台”。农村产权交易的活跃,让更多的人参与竞争,提高了集体资产出租溢价,也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去年,海门工业园区召良村打算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6间门面房出租,经村民代表讨论确定,租期3年,租金底价每年6万元。转让信息在市交易平台发布后,吸引5位受让方参与竞价,最后以每年租金8.5万元成交,年增加租金2.5万元,3年共增加租金7.5万元,溢价率42%。四甲镇四甲村的年轻劳动力缺失,村民常常把土地低价发包给外地种植户,年租金每亩只有300元上下。去年9月,村里把土地集中流转,通过市镇两级交易平台发布信息,成功把255亩土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发包给当地的种植大户,同时村里还有管理费收入。村民蔡松涛的话道出大伙的心声。他说:“本来我的土地租金只有900元,现在能有2400元。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让我们农民得实惠。”
据了解,海门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运行半年以来,全市12个区镇通过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成交项目131个,成交总金额1.2亿元,交易总面积近2万亩。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海门市农村产权交易唤醒了农村沉睡的资本,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成为现实。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