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首页 > 公采新闻> 农村产权

临渭: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推进三农工作新突破

发布日期: 2016-04-26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渭南日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困难的群体是农民。渭南作为传统农业区,追赶超越、决胜小康,必须始终聚焦“三农”,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变革思维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拉长农业“短腿”,补齐农村“短板”,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推进“三农”工作取得新突破,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一、践行创新理念,激发“三农”活力。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以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着力推进思想观念创新,用供给侧改革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坚持市场化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抓住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工作重点,引导鼓励农民紧盯市场紧缺、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供给,持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围绕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果业强市为抓手,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抢抓农垦改革政策机遇,整合利用渭南国有农场和驻军部队农场24.67万亩耕地资源,采取政府出资补一点、吸引社会投一点、农民入股筹一点及军地共建等多元化投资方式,建设一批万亩以上成规模、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全市园区发展。力争年内新增3个省级、1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面积发展到86万亩。围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适度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发展壮大,推广农技服务“大荔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全程化服务水平。着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造就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鼓励有资金、有技术、有项目的能人回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吸引社会资本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有机农业,支持科技人员、大学生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积极提供资金支持和指导服务,大力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形成多元化、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农村蔚然成风。

  二、践行协调理念,补齐“三农”短板。城乡协调发展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是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急需补齐农业短板。着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和大荔、富平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培育和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食品强市,力争年内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0户以上。用信息化手段经营农业,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设立县级服务中心,推动农产品配送与社区超市、电商全面对接,使农民更好地享受电商便利,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用第三产业带动农业发展,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产业,打造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加强和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建好富平——韩城、渭南——潼关和黄河西岸城乡统筹示范带。以“十三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为引领,分批实施,以点带面,五年内建成标准化新型农村社区300个,实现30%的农村社区化。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省市级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购房落户,年内转移23.6万农业人口。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富平、大荔10个镇30个村设立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点),把农村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亟需突破的事项整体纳入试点,赋予基层更多改革自主权,鼓励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创新。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和“农贷权”改革试点,推进多种类型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入股、委托代管等改革试点,探索创新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新模式。推广华州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管理试点经验,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改革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政事分开、事企分开,让农民群众最大程度享受改革红利。

  三、践行绿色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绿色是发展的底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破解农业生态退化、耕地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抓好治土、治水、治肥、治药、治添加剂等专项整治,建好220万亩绿色有机果品、120万亩无公害设施瓜菜生产基地。积极探索菜畜、粮畜、畜特等有机生态循环农业之路,在白水、澄城、大荔、蒲城大力推广果畜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有效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坚持治水与植绿并重。启动新一轮渭河综合整治,加快卤阳湖湿地生态水系建设,推进黄河小北干流、南山支流综合治理和二华蓄滞洪区、干沟改造利用工程建设,打造三河沿岸绿色滨水长廊,年内治理水土流失350平方公里,解决1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绿化秦东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用三年时间造林150万亩,绿色覆盖全市90%以上的县乡村道路,打造交通道路绿色长廊,构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绿色家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多规合一”,优化村庄布局,注重一村一韵、一村一特,保护田园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今春在全市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彻底解决各类道路及沿线村镇、景区内外和城乡结合部“脏乱差”问题,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村组收集、乡镇拉运、集中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力争2020年,所有村庄基本实现环境干净、整洁、宜居,农村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95%,让农村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四、践行开放理念,拓展“三农”空间。改革开放始终是解放生产力的有效举措,必须突破农村半封闭现状,以开放助农,加快“走出去”“引进来”力度,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加强农业对外交流。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依托富集的农业资源、明显的产业优势、独特的政治区位,加强与边贸边境城市的协作,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合作,建好“中哈苹果园”项目,壮大农民跨国劳务输出产业,拓宽农产品加工销售渠道,让渭南优质农产品和先进农业技术走出国门。深化农业技术合作。加强与西农大、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合作,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农技水平。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利用国内外展会进行推介、交流、合作,力争“蒲城酥梨”“大荔冬枣”“合阳红提”“临渭葡萄”早日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白水苹果”入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带动形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特色品牌。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坚持内外并举、以质为首,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基地,瞄准蒙牛、伊利、广州温氏等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招商,抓好中垦乳业、新希望、正大集团等项目落地建设,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品牌化运作,不断开拓市场。进一步依托龙头企业吸引外资,以企招商、以外引外,建好“关中大红市场”等农业项目,着力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集散地。

  五、践行共享理念,增进农民福祉。共富共享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要让广大农民成为共建共享小康社会的主体,突出重点,精准脱贫,确保全市广大农民与全国同步够格步入全面小康。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脱贫攻坚总目标,建立市级领导联县包村、县级领导联镇包村、各级部门联村干部包户的“三联三包”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首场硬仗,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手段,把能力提升作为治本之源,把医疗保障等作为惠民之举,把兜底扶贫作为最后一道屏障,确保230个贫困村退出和21万人的年度脱贫任务如期完成。通过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到2019年提前实现5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非贫困县整体脱贫、88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4.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部署开展“创新、创优、创业”主题党建活动,以创新解决好思想观念、思路方法、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以创优解决好理想信念、工作作风、精神状态方面的问题;以党组织带领、党员带头创业带动全民创业,解决好农村领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富民强市方面的问题。加强乡镇党委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派好用好“第一书记”,使“较差”类村减少到5%以下。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群众诉求能解决、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评选文明村镇、家庭,实施万条家训进万家工程,弘扬优良家风、文明乡风、新乡贤文化,推动创建工作向农村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覆盖、精神文明建设向农村聚焦,促进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双提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繁荣。

附件:文件名文件名文件

Tags: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