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05-13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南方日报
5月10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4家中央主流媒体来到阳山县,针对阳山农村综合改革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显著成效进行专题采访。
阳山农村综合改革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多中央媒体关注?因为阳山农村综合改革确实不简单: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县,经过这几年的探索,阳山农村和农民大胆探索的一些经验做法已经得到省委乃至中央的高度认可,美丽乡村建设“四不补”做法被省市推广,而近日召开的全省深化农村改革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李欣就阳山土地整合经验发言介绍。
土地不再碎了,推动9000余亩土地流转
一直以来,抵押物不足是农民“融资难”的主要原因。阳山县以农村土地承包确权颁证为基础,在全省率先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探索符合山区实际的土地整合置换模式,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村级组织作用,引导和鼓励村民置换整合土地。截至2016年3月底,全县2926个经济社统一开展土地整合,其中1639个经济社已整合土地面积18.21万亩,占二轮承包土地总面积的61.83%,平均每户土地从9.8块降为4.9块。目前,全县已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外业调查和内业上图均为41.16万亩,制作核对图29.56万亩。
阳山目前已建成了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引导农村各类资源进入市场进行交易,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让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网络,推动10类农村产权交易。
截至2016年2月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成功交易35宗,涉及土地面积9094.71亩,成交金额3613.54万元。率先探索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银保”合作贷款,建成33个金融服务站、166个助农取款服务点。建立13个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平台,完成农村集体“三资”项目交易540宗、6509万元,增收节支619万元。
涉农贷款不难了,农业贷款可提供担保和贴息服务
如何突破现有农村金融格局,使更多资金流入农村,让农民享受到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阳山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
阳山先行先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互助资金+小额贷款”的扶贫模式,引导试点村成立村级互助协会整合各项扶持资金,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社),以“扶贫经纪人”形式捆绑帮扶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通过“贫困户贷款入股”,贫困户抱团成组向农行申请贷款并入股到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种养大户),每年获得固定分红。至2015年底,全县累计发放互助资金贷款1900多万元,扶持带动1381户农户发展特色种养项目,户均增收3000多元。
针对涉农贷款担保难问题,组建悦民金融服务公司,为农业贷款提供担保和贴息服务,解决农民无抵押无担保难题。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村村通”工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通过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扩大“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金融扶贫贷款等涉农贷款。
此外,阳山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结合供销系统改革,组建了阳山县新农村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园区,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搭建平台,在技术服务、物流仓储、人才培养等方面为电商企业提供服务,把电子商务作为农村经济新一轮发展的“信息高速公路”,打造集农产品信息服务、物流配送、“散采集运”于一体的农村电商体系,并出台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政策,建设更多“淘宝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