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首页 > 公采新闻> 农村产权

成都农交所聚合资源挖潜力打造区域大平台

发布日期: 2016-05-27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绵阳市涪城区玉皇镇团鱼村8组100亩土地经营权流转、剑阁县正兴乡9623.2亩林权流转、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和乐社区第七农业合作社挂牌流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6.8亩……在四川省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的信息平台上,来自全省各地的各类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汇聚在一起,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淘金”。

  成都农交所于2008年10月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成立8年来,成都农交所已搭建起了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立了农村产权电子交易与信息管理系统,超过万宗的农村产权交易,数百万元的成交金额。

  去年,四川省提出“扩大提升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功能覆盖面,将其建成省级交易平台”。与此同时,成都市农交所也提出了“建设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战略规划”。从服务成都到覆盖四川,再到打造区域影响力,成都农交所具备了怎样的实力,又面临哪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建设用地指标进城,为新农村注入新动力

  统筹城乡改革的大力推进催生了成都农交所的诞生。按照“打破城乡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改革思路,2008年,成都在拉开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大幕的同时,挂牌成立成都农交所,2010年成立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有限公司,探索产权交易所的企业化运营,以为确权后的农村产权流动作好交易平台准备。

  2010年,成都市开始探索农村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制度。成都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制度从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发展而来,要求取得首次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商必须持有相应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这就为农村社区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和集中居住改造后所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提供了需求市场。

  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为城市反哺农村开辟了一条重要渠道,同时也为成都农交所创设了一项核心业务。

  目前,在成都农交所各类产权交易中,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稳居榜首。自2010年12月17日,成都农交所将2000亩建设用地指标首次大规模进行公开拍卖转让起,截至2015年5月底,成都农交所进行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超过1000宗,交易金额近160亿元。通过这一制度,成都200万农村居民受益,实现了居住环境的改头换面。

  在建设用地指标之外,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也陆续进行入场交易。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底,成都农交所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76宗,交易金额9.48亿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交易16宗,交易金额10.32亿元。

  与土地指标入场交易的繁荣相比,近年来流转活跃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场交易比例却不高。根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全市交易超过1万宗,而进入成都农交所交易的不足10%(这一比例不包括各区县、乡镇设立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机构的交易)。

  为何目前大量流转的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农村产权入场交易并不活跃呢?成都市统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一是在政策上,目前相关部门并未对这些农村产权入场交易作出要求,仅停留在鼓励层面;二是土地经营权、林权流出方和流入方往往具有地域上的亲近性,自发交易很容易达成。

  吸引更多农村产权入场交易,最大限度挖掘市场价值

  如何吸引这些农村产权入场交易呢?2014年,成都农交所承接四川省林业厅林权改革试验任务,负责建立全省集体林权交易试点平台和交易信息发布平台,拉开了林权入场交易的序幕。

  去年5月,四川首例林权流转网络竞价交易引起业界关注。这场15分钟内竞价52次的林权流转网络竞拍,应用电子竞价系统,成交价格大大超出了林权所有者——广元市剑阁县公店乡平乐村的预期。

  “入场交易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在更大的市场空间寻找更多的潜在购买主体,经过充分比价最大限度挖掘农村产权市场价值。”成都农交所总经理助理唐鹏程博士表示,目前成都农交所已经建立了系统化的投资人信息库系统及短信宣传服务平台,可以实现项目信息的快速精准推送。

  邛崃市水口镇钟山社区便尝到了入场交易的甜头。2013年12月,钟山社区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钟山旅游开发公司,并结合当地土地现状、产业资源等条件,收集流转意愿,统一流转价格,与群众签订了1650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预流转”协议。由公司对地块进行整体策划和标准化包装,再交由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挂牌”推介。没想到,上市“挂牌”后,先后从北京、上海等地来了6家业主前来实地考察,并最终引入北京一家教育产业企业。

  “除了丰富的投资人资源,严谨、规范、专业的交易规则、交易流程、交易监管、纠纷调处和风险防范机制,也是农交所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唐鹏程表示,目前农村产权处置中存在的不公开不透明现象,已经成为引起基层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规范公开的入场交易,便可以避免这一系列的问题。

  此外,针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的普遍需求,成都农交所在其信息平台上专门开辟了自主发布窗口,土地流出方可以自行登录发布流转信息。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5月开始施行的《成都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将农村产权交易机构颁发的交易鉴证书作为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的必要条件之一,为农交所介入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提供了一种制度保障。

  从成都到西南,区域性平台体系如何构建?

  去年,四川省出台《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扩大提升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功能覆盖面,将其建成省级交易平台”。与此同时,成都市农交所也提出了“做大做强、建设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战略规划”。

  从服务成都市到覆盖全四川,再到区域性影响力,要实现转型,成都农交所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如何理顺与各市州、县乡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关系。

  根据《意见》,各县(市、区)应整合现有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的职能,成立县级综合交易平台,自贡、德阳、广元三市要建立市级交易平台,而成都农交所作为省级综合交易平台,负责对市、县级交易平台建设进行业务指导。

  在成都市域内,成都农交所已经初步搭建起市、县(区、市)、乡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建立了14个区(市)县分所和257个乡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培养了2000余名农村产权信息员和经纪人。

  然而,面对四川全省100多个县数千个乡镇,要把成都的这套体系推开,必然需要当地政府的参与,然而通过怎样的合作方式,才能实现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仍然需要探索。唐鹏程透露,目前成都农交所已经开始与一些地市磋商合作事宜,成都农交所与当地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市级交易平台的模式是较为可行的一种方案。

  在成都农交所努力向下纵延的同时,也开始走出四川,寻求与兄弟省会城市合作的机会,同时探索与聚土网、土流网等民营企业开展合作,以形成更大区域内的影响力。

附件:文件名文件名文件

Tags: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