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06-23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农村金融创新迈出重大步伐 “三位一体”组织体系加快建设
四川是全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鲜明主攻方向,聚力关键突破,传承和发扬了“敢为天下先”改革精神,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新一轮农村改革正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成都市是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而四川以开展试点为契机深化农村金融创新,加快建立金融支农的激励约束机制,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积极探索农村金融低成本运行模式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办法。农村金融创新迈出重大步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建设,成为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新突破”。
井研县: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
据了解,四川在全国第一个开展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成都、德阳、绵阳等9个地区先行试点,累积实现贷款资金6.05亿元。2015年,又制定了《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暂行办法》,将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政策推广并覆盖全省范围。
乐山市井研县就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县之一。据了解,井研县针对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中存在“土地权属不清、收益评估不准、风险防范不力、市场活力不足”等问题,探索实施“收益评估+多方担保+银行放贷+风险共防”农村信贷服务方式,推进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自开展该项试点改革以来,累计发放贷款87笔9854万元,涉及流转土地2.27万亩,撬动社会投资1.5亿元,金融资金加速有序流向农村。
广安市:整市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
2014年,四川出台《关于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的意见》,在30个县开展试点,当年银行业机构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余额177.21亿元,比上年增长3倍。近年来,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扎实推进,其中四川广安市整市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2015年7月,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和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会议在广安市武胜县召开,对广安的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交流经验全省推广。之后,武胜县被纳入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序列,实现了广安农村改革国家级试点项目历史性突破。
广安市是怎样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呢?据了解,广安市加快确权颁证,确保有证可抵。加快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产权“多权同确”,创新开展“定向确权”,对有农村产权流转和抵押融资意愿的农户及业主实行定向定位优先确权颁证,并以县农业部门名义制发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他项权证,确保有证可抵。
培育新型主体,壮大融资队伍。出台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通过整合用地、金融、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涉农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培育壮大融资队伍。
搭建操作平台,构筑交易体系。在市、县两级设立农业要素交易平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农村产权评估中心、农村产权收储中心,制定网络交易规程,市县乡村统一联网交易,积极引导市、县两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与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重庆农村产权交易所对接合作。
此外,建立五道防线,防控融资风险。开展信用审查,建立信贷主体信用数据库并进行信用评级。进行价值评估,组建农村产权评估专家库,制定各项农村产权价值参考目录,对信贷主体的标的物及时提供准确的价值评估作银行放贷参考。跟踪贷款使用,定期评估贷款项目经营现状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中转对接缓冲,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收储中心,降低银行和政府风险。分级负担风险,市、县财政设立风险补偿金,对穷尽偿债程序仍无法还贷的呆滞贷款,除邮储银行承担30%和省财政补助外,其余由市、县财政共同分担。
大竹县:积极探索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
近年来,四川还制定了《四川省试点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在20个农民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已向社员发放借款总额1.02亿元,撬动投入1.6亿元,基本实现保本微利,便捷地满足了社员融资需求。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深入开展,其中大竹县就是积极探索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的典型案例。
据了解,大竹县确定在鹏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有效破解散户资金不足、建设规模小、发展意愿不强等问题,通过辐射发展秦王桃1.26万亩,带动农户9238户共同增收致富。主要做法为,择优试点主体。依托运行规范、带动力强、产业发展好、信誉度高、资金互助需求旺盛的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竹县鹏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筛选88名积极性高、经济条件好、风险意识强的社员为发起人,组建互助社,募集资金580万元。
落实三项制度。建立信贷管理制度,将88名股东分为5个信用等级,按星级递减可贷10万元到2万元的上限额度;建立信用等级奖惩制度,对信用等级高、还款及时的给予降息等优惠,对信用等级低、恶意拖欠的实施加息、取消贷款资格等处罚;建立贷款联保制度,由联保小组签订担保协议并监督贷款资金的使用和回收;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控制信用贷款的风险;建立定期监测制度,自上而下把控互助社运营情况。落实审查制度。县金融办、工商局等部门对社员资格、管理人员素质等情况进行严格论证和审查。落实托管制度,县政府金融办、县信用联社与汇鑫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签订了资金托管协议,将资金托管在农村信用社,确保互助资金营运安全。
创新保障机制。改革贷款办理制度,简化办理程序,实现贷款1小时办结,资金融通成本低、效率高、无障碍的优势充分显现。创新利益保障机制,采取推动社员发展经济、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加快资金流转等措施,实现社员年收益率达4%以上。社员因特殊情况退股的,仍享有高于银行利息30%—50%的收益。创新利率导向机制,制定生产性贷款利率0.81%、生活性贷款利率1.5%两个档次的利率收取标准,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该社累计发放贷款99笔1173万元,其中支持家庭农场12户、专业合作社8家、种养大户10家、个体农户69户,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一两亩桃树难以增收,散户资金不足、建设规模小、发展意愿不强等问题。竹鹏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靠资金互助强化 “五统一”模式和“供销+生产+资金互助”、“社员+资金互助+工厂”的综合合作模式,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社员共同出资建设的桃醋加工厂实现年产值500余万元。
此外,记者获悉,目前覆盖全省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基本形成。2015年底,四川省成立了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省政府为公司出资人,财政资金注入资本金10亿元,授权省财政厅履行出资人职责,承担农业政策性担保职责。与此同时,覆盖粮食主产区及主要农业大县的农业信贷担保网络初步形成。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也探出新路。四川把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2015年全省承保生猪34万头,保险规模5亿元。探索将最常见的11种蔬菜纳入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市县两级财政补贴80%,农户自缴20%。目前,该政策性保险在13个县试点,投保规模、保额分别达到11.4万亩和1.8亿元。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