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06-23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国际在线
土地承包到户了,林权证拿到手了,人跑外地打工去了,耕地撂荒了,森林等各种资源依然在呼呼沉睡,一个个空壳村、一户户空巢家庭愈显凋敝……一些地方司空见惯的景象,在贵州省安顺市,正在成为昨天的故事。
一轮聚焦“富民强村”目标、意义堪比当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大潮,正在安顺大地风起云涌。他们以“三权”促“三变”为改革抓手,以退耕还林还富还产业、石漠化治理治穷拔穷根为支撑点,融合推进大生态与大扶贫战略,农村各类沉睡的资源被激活,美丽的山乡再次沸腾起来。
政策激励
盘活沉睡的资源资产
“长期以来,农村大量资源资产闲置,农民实际上是端着‘金饭碗’,过着贫困或相对贫困的日子。”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说,“我们积极探索的‘三权’促‘三变’农村产权改革新路径,就是要通过对包括林权在内的农村各类产权进行确权、赋权、易权,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除法律规定不能改变的权属外,让农村各类产权进入市场交易,使其在流动中增值,从而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发展山地特色高效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安顺市委、市政府谋定而后动,制定出台了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意见等一揽子 “三权”促“三变”政策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激活资源资产、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重大举措。
——许可和引导农民将已确权登记的林木、林地经营权入股到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连心、联动发展、增收致富,达到盘活森林资源,增加财产性收入的目的,实现农民变股东。
——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将自己所持有的林木、林地经营权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平台进行交易,使其在流动中增值,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
——整合各级各部门投入农村发展生态建设的资金和扶持类财政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的前提下,落实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林业项目资金,引导农民通过合同或协议方式入股到经营主体,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享有股份权利。
森林覆盖率达76.4%的平坝区塘约村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模式,全村85%的农户将已确权的退耕还林地、耕地等产权通过流转的方式,入股到村里的金土地合作社,发展经果林、蔬菜基地和乡村旅游,实现全村资金统一管理、资源统一规划、产业统一发展、产品统一销售、改革红利统一分享,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由分散式向集中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村里各行各业红红火火,改变了农村“386199部队”的历史状况,80%以上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当上了股东,曾经的贫困村实现了向“小康示范村”的转变。
塘约村只是安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三权”促“三变”改革,让安顺森林等各类资源资产的财产性价值属性和资本属性得到充分发挥,各地蓬勃发展的山地特色产业,打通了林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生态旅游实现了井喷式增长,美丽乡村变成了希望的田野。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