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02-22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中安在线
去年,合肥一位13岁的女孩患上罕见的内胚窦瘤,急需救命药平阳霉素,然而合肥多家医院无货,心急如焚的家长四处求助也没找到。省立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赵卫东在微博上求助,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最终在湖北荆州、杭州多地才凑齐了六个疗程的药……许多常用药、廉价药品一药难求的现象经常见诸报端,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戴夫建议,尽快出台配套措施,完善药品招投标制度。
戴夫介绍,安徽省实行医改后,所有药品零差价销售,医院内药品均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实行带量采购,这从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药品流通领域的各种环节,有效破除了“以药养医”的弊端,让患者得到了实惠。
但是,随之而来,一些常用药、廉价药、效果好的进口药等,在医院里会遇到断货的情况。
分析其原因,戴夫认为其中药品利润低廉是主要原因。“药价低廉,药品厂家利润微薄,索性直接停产,一些罕见病用药量少,厂家利润低,也不愿意生产,这就直接导致过去一些慢性病人长期服用的常见药现在进不了医院,很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急危重症抢救药,包括疗效好的进口药在医院里都时常断货。”
如何缓解这一问题,作为医疗系统的从业人员,戴夫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进行实际临床调研,出台配套措施,完善药品招投标制度,保证医院所需药品不断货。”
另外,过去一些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例如青霉素,因为价格便宜,厂家不愿意生产,一些急危重症抢救用药,例如蛇毒血清等,因为用得少,也经常断货。对于这些药,戴夫呼吁,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药厂生产,给它们生存的空间,让患者得到更多实惠和实效。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