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04-25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制药网
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药报社主办,圣光集团承办,广发制药、辽宁仙草堂协办的"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七届五次会长(扩大)会议暨第二十九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早已圆满落幕,在医药十三五规划这个问题上大家都给出了什么样的答案呢?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会给行业描绘出怎样的发展路线图?2016年之后,针对医药行业更加细化的政策安排将会怎样?
本届论坛主题“新格局•新征程”,下面是会议精彩内容分享。
于明德(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产业发展未来两大趋势
医药子行业的发展情况高低各不同,中药发展速度慢了一点,我猜测去年受注射剂的影响比较大。中药饮片连年高速发展,招标不管饮片,定价不管饮片,报销不管饮片,饮片一直好。生物制品我们一致认为它应该是下五年、下十年再多说一点是下十五年对这个行业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不是之一。
第一是走国际化道路。我们早走晚走都得走,用国际最先进的标准把中国现在的药品质量水平提高上去,这是我们的任务,不完成这个任务医药强国的目标永远不敢说实现了。我们现在有60多个企业和近百个产品,已经实现了FDA欧盟的、日本的、WHO、澳大利亚的还有一些国家的验证,我们希望再多一些,能够让更多的企业按照国际最先进的方法生产药品,把中国的产品送到国外市场上去,用国外市场巨大的资源发展中国医药产业,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不升级永远是过剩。
第二是生物技术是发展重点。未来十年二十年这个不会变,大家注意看国家对生物技术的发展态度。精准医疗计划美国提出来以后,3月份国务院就召集诸多专家研究决定中国要实施精准医疗的发展计划,这个计划时间很长,计划投资总额600亿元,说明国家的领导人非常关注世界上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我们一定要朝最先进的国家看齐,这就是我们在当前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因为生物技术近年来已经体现出来巨大的生命力和潜力。
吴海东(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医药十三五重点
医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已进入尾声,正在履行报批程序。
规划提出了推进重点领域发展,规划明确了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药用辅料包装系统和制药设备等六个子领域需要重点发展的产品和技术,引导企业把握产业技术进步方向,瞄准市场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规划提出了八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发挥质量安全监管的调控作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健全药品流通体系完善价格采购和医保政策等政策,其中在建立市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里面,规划中提到要完善药品分类采购政策,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价格医保采购用药等政策的衔接。
王宏广(国家科技部发展战略研究院副局级调研员):医药创新十大趋势
医药行业是潜力最大、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产业且仍然还处在黄金时期。
新技术对药物的研发的影响也显示出了十大趋势。第一,细胞衰老的控制可能会延长人类生命周期;二,癌症疫苗可能部分的颠覆癌症治疗方式;三、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上进行创新;四、干细胞定向生产培育器官;五、基因组推动精准医疗;六、互联网可能会颠覆药品流通模式;七、移动医疗;八,医学模式的转变,药物占市场的比例会下降。中医核心的发展趋势是发挥中医在病前的主导作用、在病中的协同作用以及在病后的核心作用;九、药物设计,根据你的结构药物设计会成为一个大的技术方向;最后,是药品安全的技术会提高,可有效抑制假药在市场流通。
温再兴(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原巡视员):医药分开或有新举措
“十三五”时期是医改的关键时期,也是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阶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当中,提到建立现代医药流通体系,推动大企业建立城乡药品流通的网络发挥邮件、快递的优势提高基层和边远地区的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放开了快递业务送药。另外是推动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再一个推动零售药店这都是中小企业专业化的发展,零售企业是开展连锁经营。
医改的红利还将继续的释放,医药分开可能会有一些新的举措。大家也知道,现在政策导向是要推动医院处方可以到社会上去购药,整个零售的终端可能不断加大。我注意到这几年医药企业包括很多外资药企,一直追着零售药店,建立了零售的团队。
绍稷(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落实促产业发展的举措
《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在大年初七发布,可见对此的重视。指导意见如何落实?
第一是做好分工。我委已经做好了落实时间表,目前正在征求各部门意见。
第二是加快创新支持。除了传统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外,我们去年创建了国内第一支产业投资基金和全新的专项建设基金,它是采取了资本金贷款的方式。在专项建设资金中,我们将创新药品和高端医疗器械、化学原料的绿色改造包括我们危险化学品的搬迁改造都作为了重点的支持方向。
第三是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因为药品的价格已经全面放开,所以下一步就是几部委做好医疗服务价格,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医疗服务的比价关系,切实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第四是支持工业机器人制造和示范应用,推动智能工厂建设。
第五是支持新材料的创制。
第六是改善市场环境,建立医药研发生产和流通企业的信用记录档案,纳入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在信用中国网站、企业信用信息公司系统予以公开,同时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利用媒体宣传、市场准入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治力度,提高失信成本。
陈慧萍(国家药监局药品审核查验中心):飞检制度化
2015年度飞行检查,CFDA共派出检查组47个,涉及58个企业,涉及的范围有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制剂、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生化药品和血液制品。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制度、标准的建设,建立专职检查员队伍,继续加大就是跟踪飞行检查的力度。
国家局制定了《药品GMP跟踪检查计划制订程序》,有四项内容要进行跟踪检查。
一,根据最近一次认证检查情况进行评估后列入的。比如说首次没有通过第二次才通过的,这些企业我们是一定要跟踪的。
二,是主要缺陷超过三项,特别是涉及到质量又涉及到生产,那让药监感觉这个应该说是比较严重的一项。
三,是在检查后药监部门会发一些告诫信,因为有后续的工作没做好我们发告诫信,发告诫信的这些企业也会跟踪。
四,药品注册检查当中发现有必要跟踪检查的。综合分析企业有下类情况:比如说批签发数据异常,由总局或者中检院的我们要跟踪。第二个是发生大范围严重不良反应,由总局或者评价中心提出的。第三个是药品质量公告当中质量不合格的就是要跟踪,第四个是发生重大质量问题由总局提出的是必须跟踪。
王国栋(人社部医保司医改办处长):医保支付的新动向
2014年全国医保基金收入是12712亿,2010年的医保基金收入是5617个亿,增长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资金的支出2014年是11024个亿,2010年医保支出只有3600亿,所以说现在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支付方式的改革近两年一直在推,2011年、2012年陆续在出台支付方式方面的文案,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全国70%地区不同程度都推行按病种付费,所以在支付方式改革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总的还是要考虑加强医保基金的预算管理,完善医保的付费总额控制,形成对医疗机构的激励约束,要推行按病种付费,门诊按人头付费,还有按服务单元、按服务付费这样一些复合式的方式。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正在抓紧制定医保药品和医疗服务的支付标准。以后想建立医疗机构和药品供应商和经办机构之间的谈判协商机制。
房书亭(中国中药协会会长):中药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新医改向纵深发展,给中药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药品招标多次议价,独家产品价格谈判辅助用药目录全国蔓延,但是一些省把主要用药也列入辅助用药里面去,这样严重影响了中药的流行;
合理用药深入人心,临床路径全面实施,医院控药、医保控费;
研发创新成本增加,质量控制标准提高,市场监管重拳出击;
中成药疗效价值亟待挖掘;
中成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的再评价势在必行。
挑战就是机会。在全球的经济坐标中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中医中药行业仍然是朝阳行业。民众健康支出是刚性需求,从健康产业占GDP的比例看来中药以及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及效益巨大。2月14日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发布,把中医药级大健康产业作为经济增长原动力的政策指引,为提振经济发展增强了信心。
顾雪非(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医保支付面临的难题
我们建议加强门诊补偿,城市购买慢病管理服务,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向健康保障制度过渡。城乡居民医保应建立起与居民收入水平挂钩的筹资增长和财政分摊机制,还有一个是解决异地就医的问题,推行属地参保提高医保的可携带性,促进城镇化、市民化,真正让我们制度适合于人口流动。
医保支付在我们国家有一些困难,为什么呢?第一药品如何分组?在国际上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这样一个工作,谁来分也不清楚。第二是支付标准如何计算?我计算的基础是什么?跟现在药品政府的招标采购价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第三药价差如何分配?比如说在台湾地区,这个药价差是留给医院的,那么医院就有动力去用更低价的药。第四医疗机构可否议价?
朱恒鹏(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2017医药市场将会艰难
2017年,医保资金将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至少一半地区将出现赤字,2019年,医保出现赤字的地区将更多。而医疗市场来说,从2003年到2013年实现了消费转型,患者要求好药、好的医疗技术,这带动了医疗市场和医药市场的火爆,2007年到2013年,政府办的医院年均收入增速是23%,这带动了整个医药市场年均收入增速是超过20%。未来随着经济增速下滑和医保资金的紧张,中国医疗市场将迎来寒冬。
2017年、2018年中国除了北上广大部分地区包括省会城市三甲医院都会陷入困难,届时医药市场也将会很困难。
RDPAC原执行总裁卓永清:创新药回报难
在美国上市一个新药马上回报就回来了,人家一旦商业保险公司认可你、病人认可你、医生认可你,医生马上讲我要这个药跟商业保险公司谈这个药就下来了就能够上市,速度很快。在日本最近也快了,我们中国匍匐前进五年都看不到前景,这是我们的现状,为什么这么困难?
我们进不了目录,昨天社保的还告诉我们今年也不知道有没有。我借宋会长一句话,要是医保没钱了他怎么敢给你改目录?我们医保的资金亏损那么严重,一改目录新药进来了,现在我们的国家文件说一旦创新药批准下来马上就报销,钱从哪来?第二个是集中采购,中国又给原来的审评审批再加上一些时间,上面是36到72个月,接下来的集中采购是一年到三年,现在集中采购确实就是三年。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