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06-27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江苏网
“去年和农户流转土地时,有的人多少还有顾虑,他们不情愿跟私人打交道,结果大田中间横着几个小田块,给机械化连片种植带来难题。”涟水县在全市率先实行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让颜家庄家庭农场尝到了甜头,307亩土地连片种植变成了现实。农场主颜刚喜不自禁,“现在好了,有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这个中间平台,群众没有什么好担忧的,我们还可以用流转证书、他项权证到银行抵押贷款,一笔可以拿到租金的80%贷款。”
涟水县去年6月试点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一级平台,在各乡镇成立二级平台,农村集体资金、集体资产和集体资源等“三资”发包全部进入两级平台,全程网上公开。“一年时间里,已完成交易650笔,实现交易额1.26亿元,成交金额位居全市第一。”近日,涟水县农工部部长倪军同说,每笔交易都“晒”在网上,透明化的信息平台和规范化的运作流程,让该县农村“三资”市场告别混乱无序,进入公开透明新模式。
规范化的农村产权交易行为,不但盘活农村“沉睡”资产,还让集体资产升值。前不久,在红窑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村民单阳光以每平方米12.12元的价格成功“拿下”该镇普安村2幢集体闲置厂房5年的承包权,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上马秸秆碳项目。“虽然厂房没拿到手,但我们输得心服口服”,另两位竞标人高年和孙崇兵告诉记者,从半月前在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看到信息到一星期前递交标书再到今天开标,三人始终站在同一平台上,过程没有猫腻。“一平米12.12元,2幢1660平米一年就是20192元,而过去每年承包费才一万元,还是这样的竞价好。”
能上平台的都要上平台,不许一分“体外循环”,让“暗箱操作”无处可躲。义兴镇张郑村大学生村官于晶晶说起农村产权网上交易,一个劲地“点赞”。于晶晶指着厚厚的交易台账告诉记者,由其领头创办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去年10月份要购买50多万元的收割机、喷药机、货车等农业设备。“我们在平台发布购买信息,一下来了七八家供货单位。经过货比三家、低价者中标,比市场价节省了近万元。交易的每一步县乡两级平台上都能看到,模板格式化,全过程村组干部沾不上手,一点假做不了。”花明白钱、做敞亮事,如今于晶晶组建农机合作社向外服务,领办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种植香米也获得丰收,“两个合作社盈利部分,按‘343’原则分红,村集体留40%,发给领头大户30%,农村田间配套及二次分红占30%。”
从私下交易变为规范化操作,为农民省了钱,让村干部洗了“清白身子”,也给时下兴建的各类小型工程质量“上了保险”。南集镇正在创建全县首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各种建设百废待兴。8条村级道路建设,预算200万元,在平台发布后引来15家单位报名,经过招投标170万元建成。970平米的厂房,政府指导价是86万元,最后金旺公司78万多元中标。“像这些修修补补的小工程,过去都是各村自己找工程队做,多宽多长心里有数,至于工程质量,不是谁都懂,”交易站长周连红解释道,这些小工程现在上平台统一招投标,每项工程都有规范的文本,混凝土配比、还土比例等必须按照工程清单来操作,“降价不降质,按设计方案施工,不然,肯定通不过监理单位和村民监督小组的验收。”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