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首页 > 公采新闻> 央企采购

东风激活创新发展新引擎

发布日期: 2016-01-25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

  新年伊始,东风新能源汽车就喜获大单。

  1月7日,东风汽车公司与湖北邮政速递物流(EMS)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以武汉、襄阳、宜昌等重点城市为突破口,逐步为城市配送点增配800辆纯电动物流配送车。纯电动物流汽车投入运营后,EMS车辆运营成本预计降低三至四成。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东风新能源汽车突飞猛进,正是“十二五”期间东风创新发展的缩影。

  “十二五”期间,东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已超过600亿元。其中,仅2014年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就达157亿。东风科技活动经费在销售收入中的占比,由2011年的5.9%,增至2015年的7.4%;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1年的145件,上升到2014年的255件。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东风旗下各单位新产品、新车型层出不穷,新品销售贡献率常年达到60%以上。

  事实上,创新发展是根植于东风骨子里的基因。1970年,靠着简易的设备,在十堰一个不起眼的芦席棚里研制出第一辆EQ240越野车,是老一代东风人为之骄傲的回忆。从十堰到武汉,从武汉到世界,东风已经从位于偏远山区的传统国企,嬗变成为一个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的国际化大型汽车集团。

  科技创新力撑汽车强国梦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改变了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然而却依然称不上汽车强国。其原因就在于创新不足。

  怀揣汽车强国梦的东风,正努力扭转这一局面。

  “十二五”期间,东风公司研发投入逐年攀升,2015年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7.4%,达157亿元。

  一支强大的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东风公司科技活动人员2万余人,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6.1%,远超出国家评价体系要求的3%的比例。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占科技人员的37.6%,其中还包括9名入围中央“千人计划”的专家。

  “十二五”期间,东风科技创新的数量和质量,领跑汽车行业。截至2014年底,东风旗下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分中心2家,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4家,省级认定工程中心3家。

  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的东风,在“十二五”期间累计承担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7项。2015年10月底召开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5年度会议上,东风以11项科技成果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占奖励总数的19%,获奖数量位居行业第一。

  兼收并蓄打造创新新机制

  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的新要求。

  掌握核心技术,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跨过价值链低端泥沼,是经济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必由之路。如何兼收并蓄,打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合作中实现造车技术的高效转化,东风公司下了一步“好棋”。

  2014年3月26日,是东风乃至整个中国汽车行业都值得纪念的“大日子”。在中法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东风公司与法国政府、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PSA)签署协议,东风公司向标致雪铁龙集团定向增发股份投资8亿欧元,占股14.1%,成为与法国政府、标致家族并列的第一大股东。

  用时任PSA总裁菲利普·瓦兰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时刻”。

  在该协议框架下,PSA与东风汽车公司加强在采购、生产和营销以及技术等领域合作,促进双方的全球化发展。在新的合资背景下,双方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具有更深远的影响。

  2015年3月,东风风神L60正式上市,这是双方深度合作后推出的第一款新车。2015年4月,东风与PSA签署了开发“共用模块化平台(CMP)”和设立“共同研发中心(DPCT)”项目,将目光聚焦到了未来。在共用平台和共同研发中心开发出来的产品,将是更加紧随世界技术潮流的自主新车。

  与新一代雪铁龙C6共平台的东风A9,定位华系旗舰车型,位居东风“大自主”产品序列的顶端,将拉开东风入主PSA后进军高端市场的序幕。

  2015年,东风与PSA合资组建的东风标致雪铁龙汽车国际公司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实现新进展,东盟市场实现整车销售4177辆。

  从以市场换技术,到入股全球顶级汽车集团建立共同研发中心,兼收并蓄的东风,建立了推动创新发展的新机制,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让中国“智造”站上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自主创新抢占新能源汽车风口

  走进东风公司技术中心,感受到的是东风对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的重视。

  东风公司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侯宇明介绍,占地23万平方米、斥资7亿多元建成的新技术中心,主要承担自主品牌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总成的研发工作,拥有国内外先进的造型设计、汽车电子试验、发动机试验、试制阵地、材料工艺阵地等研发设施,可同时进行6个产品平台和3个发动机平台的设计开发和供应商同步开发工作。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逐步兴起,多个车企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纷纷进场,试图站上新能源汽车的“风口”。

  “十二五”期间,东风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探索,从战略制定、产业化推进、生态圈营造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目前,东风公司在武汉、广州、郑州、大连等全国多个城市已有万余辆各类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而在物流、邮政为代表的行业细分领域,东风公司表现尤为抢眼。在新能源物流车市场,2015年1月到10月,东风公司累计产量达4515辆,同比增长5340%,市场份额达到28.4%,占据首席。

  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说,对企业来说,居于首要地位的就是科技创新。“十三五”时期,东风公司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把握创新规律,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短评

  创新发展驱动激情跨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产业、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创新,无进步。对东风而言,对技术密集型的汽车制造业而言,技术创新对促进发展至关重要。要想在应对挑战中求生存,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谋发展,就要在发挥好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快向更加依靠创新驱动转变,通过创新聚集更多资本、资源、人才等要素,加快产业升级集聚。

  创新,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是衡量企业创新力度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研发费用占比2%,企业才能正常生存;当达到5%以上时,才具有竞争力。破解研发投入不足难题,提升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东风用真金白银践行了创新发展新理念,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担当起了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技术创新,更需体制机制创新。唯有创新体制机制,才能激发科技创新的源泉,从源头上解放科技生产力,才能驱动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创新人才,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东风以博大的胸怀激励创新,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创新,为企业调结构、转方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以创新把握机遇,以创新驱动发展,东风踩下创新发展的“油门”,驰骋在实现汽车强国梦的高速路上。

附件:文件名文件名文件

Tags: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