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首页 > 公采新闻> 医药品采购

福州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显成效 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超125亿

发布日期: 2016-05-11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福州新闻网

  10日,记者从福州市医改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截至2015年,福州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医改资金125.49亿元,其中34.1%用于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42.9%用于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年,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31.75亿元,比2015年实际支出增加3.81亿元,增长13.6%。

  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州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由试点探索、单项突破逐步转向系统配套、全面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多层次医保体系健全 居民参保补助标准增长95.4%

  据介绍,福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相互衔接的机制逐步形成,保基本、防大病、兜底线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市城镇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从2008年底的525万增长到2015年底的616万,增长17.3%。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约12亿元,帮助12.35万名困难企业退休人员解决参保问题,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政府对城乡居民参保补助标准从2011年220元/人提高到2016年430元/人,增长95.4%。在全省率先启动职工、城镇居民门诊双统筹。2015年,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86%、62%和60%。

  在全省率先建立职工医保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患者经基本医保支付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

  医疗救助政策惠及困难群众,2015年救助15.9万人次、发放救助金5486万元。开展恶性肿瘤等7类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2012年以来累计救助6500人次,发放救助金4100万元。

  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 基本药物制度建立

  实现了3个“即时结算”,即就诊“一卡通”全面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定点医疗机构;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福莆宁岚医保实现同城化,参保人员在四地全省联网定点的215家医疗机构和127家药店就医购药可以直接刷卡结算。

  在全国率先建立跨省(上海)医保服务平台,满足群众异地就医需求。支持商业保险加快发展,在全省率先启动医保账户余额购买保险,参保职工个人账户资金余额超过5000元的部分可用于购买商业险。

  通过逐步整合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现行政策,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参保登记、统一缴费标准、统一报销目录、统一待遇水平、统一结算办法”,并建立市级风险调剂基金。

  参保人员待遇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如新农合普通门诊年度封顶线较原来提高了3-4倍;住院报销比例较原来提高了5-10个百分点。

  据了解,目前全市124个乡镇卫生院、4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96个村卫生所均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医保支付政策得以落实,将其纳入基本医保门诊统筹支付范围,按规定比例支付。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至45元 项目类别增加到12类44项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2009年15元提高到2016年45元,项目类别增加到12类44项。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为80.6%,儿童、孕产妇、65周岁以上老年人保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88.2%、90.2%、90.4%。为24.84万名高血压患者、12.15万名糖尿病患者和1.25万名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

  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累计为14.49万名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增补叶酸,为19.68万名农村孕产妇发放住院分娩补贴,为5.81万名农村孕妇和城市低保孕妇免费产前筛查诊断,为10.14万名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检查。

  公立医院零差率改革基本达到预期 群众就医满意度明显提高

  根据省里统一部署,2015年7月1日,15家城市公立医院和省属公立医院同步启动改革,实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偿“三合一”同步出台实施。

  市级、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面分别达72%、68%,着重提高诊疗、手术、护理、床位、中医服务以及技术劳务价值高的项目价格,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将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的绝大部分被医保基金消化。

  统计显示,2015年全市45家公立医院总收入66.68亿元,同步增长8.7%,其中医疗收入58.03亿元,同比增长10.4%,群众就医满意度明显提高,改革基本达到预期。

  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以总额控制为基础,按病种、按人头、按定额付费的多种付费方式,有效发挥控费作用。如闽侯县医院实施按病种(组)付费扩大到25个484种常见疾病,覆盖69%以上的住院患者。

  推动建立分级诊疗模式 建成18个健康小屋和56个中医馆

  据了解,福州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目前,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县有达标县医院、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十二五”期间,我市争取中央、省级投资卫生项目109个,补助金额达1.7亿元。

  近三年,福州投入4亿多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房建设和诊疗设备配置,建成18个“健康小屋”和56个“中医馆”。

  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量从2012年就诊683.3万人次、收入10.7亿元增加到2015年795.6万人次、18.2亿元,分别增长16.4%、70.1%。

  此外,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进方面,全市17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905个,签约服务内容包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等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人口达216万。

  建成儿童医疗救治分中心等项目 全市社会资本办医院60家

  近年来,建成了市二医院住院大楼、市传染病院综合大楼、市疾控中心附属楼、儿童医疗救治分中心(儿童医院)、连江县医院病房楼、闽清县医院病房大楼、马尾开发区医院病房楼、市肺科医院负压楼等项目。

  目前,正在推进建设的项目还有市妇幼新院、市一医院病房综合楼、市传染病院门诊综合楼等。

  同时,全市规划预留13块医疗用地,选址位于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仓山、晋安城市新区和马尾新城区,采取社会办医首选政策,半数用于举办民营医院。

  推进一批上规模的项目落地,如融合两岸医疗资源的严复纪念医院、三江口医院,以及福建中盛肿瘤医院、福建海西联合骨科医院等。

  目前全市社会资本办医院60家,床位数2600张,占全市医院(不含省属,下同)总床位数的12.8%。年门诊、住院量分别为133.94万人次、7.26万人次,分别占全市医院年门诊、住院量的7.1%、11.7%。

  下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单病种付费扩至100个以上

  据福州市医改办人士介绍,下一步还将在政策实施与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全面深化医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启动公立医院院长目标年薪制,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公立医院编制、人事、薪酬、职称等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

  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全面推进以总额控制为基础的按病种、按人头、按诊次、按服务单元等复合式付费方式改革,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单病种付费扩大到100个病种以上。

  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统一管理,组建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整合药品采购结算职能。

  开展基层首诊试点。在医联体内建立基层全科接诊分诊、大医院专科专病接诊收治的全科与专科相结合的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县域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分流三级公立医院诊疗量。

附件:文件名文件名文件

Tags: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