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02-24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南方日报
日前,省道S120线惠城南旋工业区至紫金交界段改建工程、管养、运营PPP采购项目,在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标并完成交易。这标志着,惠州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首次进场交易顺利完成,也是该市公共资源交易的又一次飞跃。
作为全省“首吃螃蟹者”,惠州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走过3年半有多的历程,在管办分离、网上交易、阳光运行等方面积累了不少“惠州经验”,交易项目增收节支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该中心累计受理交易项目1091个,完成交易项目876个,成交总额119.86亿元,增收3007.13万元,节支32925.45万元,增收节支合计35932.58万元。惠州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三年半成交831亿元增收节支41亿元。
破解“天价采购”
政府采购节约率达5.6%逐年上升
时间回到2012年6月28日,惠州“第一个吃螃蟹”,成立省内首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建设工程交易、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四个要素市场,由此开始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县、镇三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杜绝公共资源交易的“人情关系”,预防寻租腐败。
借助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企业“不找市长找市场”。惠州的CBD江北一地块曾被当地某知名国企看中,有意建成惠州的一个地标。“本土知名国企有意要,原本大家以为这块地的出让结果没有悬念了,可是没想到最终却被一家普通房地产公司经过网上36轮竞价,以6.9亿元拍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由于网上‘背靠背’交易,交易由市场说了算,惠州实现了国有土地和资产大幅增值。”该负责人举例说,2014年2月,惠州市一家国有改制企业的房地产项目,挂牌底价2.5亿元,在公共资源交易网上交易平台,全流程网上“背靠背”交易(包括网上报名、缴纳保证金、网上竞价等)。经过501轮激烈的竞价,惠州市某房产开发有限公司以9.2亿元的最高价竞得,超出底价6.7亿元,增值率264%。工作人员事后发现,参与该项目竞价的企业只有4家且全部为惠州本地企业。
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使暗箱操作和人为干扰现象少了,让招投标不必再“找熟人、托关系”,激发了市场活力,也促进了增收节支。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该中心3年半内共完成交易项目6377宗,成交总额331.15亿元,增收24.13亿元,节支7.74亿元,增收节支合计31.88亿元。同期全市(含市、县、镇三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完成交易项目20337宗,成交总金额831.35亿元,增收节支合计41.23亿元。
“买萝卜花了人参价”“天价采购”,是一些地方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乱象。如今,这类问题在惠州同样得到较好解决。
该负责人称,近年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加强制度创新,大力破解政府采购活动中“价高、质差、效率低”等难题,使采购范围不断扩大,参加投标企业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政府采购效率和节约率大幅提升。2012至2015年,政府采购节约率分别为2.9%、3.8%、4.5%、5.6%,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应进必进”
PPP等多类新增项目首次进场交易“凡是姓‘公’的资源,包括农村‘三资’都要进场交易。”这是惠州对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的明确要求。
“为此,我们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目录制度,惠州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类型从组建之初的28类增至54类。同时,实现了市县镇三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全覆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全省范围看,惠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进场项目门类最多、整合最彻底的交易平台。
据介绍,目前在惠州,小到鱼塘、山地承包,大到土地拍卖、政府重大建设项目,都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场内交易,把配置公共资源的“权力”交给市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015年,惠州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得到进一步拓展。新增了海域使用权、食堂经营权、矿产权、耕地储备指标和BT、BOT、PPP等项目进场交易,制定了相应的交易规则,完善了相关电子交易系统,陆续完成了海域使用权、食堂经营权、矿产权、耕地储备指标、BT、BOT、PPP项目的首宗进场交易。
今年2月4日,省道S120线惠城南旋工业区至紫金交界段改建工程、管养、运营PPP采购项目确定了中标单位。这也是惠州PPP项目首次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公开招标。
该项目共分两段,惠城南旋工业区至原横沥收费站段为改建段,长11.26公里;原横沥收费站至紫金交界段为改造段,长23.865公里。项目合作期暂定为10.5年(改建段建设期2.5年,项目管养服务运营服务期8年)。项目的总投资约122676万元,包括改建工程和改造工程运营服务投资、后期管养运营服务投资和以上三项服务投资所产生的资金成本。
“为配合做好该PPP项目的首次进场交易工作,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该类项目的交易操作规范,按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交易操作。”该负责人介绍,2015年11月30日发布了该项目资格预审公告,省内外共有4家企业(联合体)提交了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并全部通过资格预审。2016年1月14日完成开标和评标,1月20日—26日公示预中标单位、成交结果和项目合同文本,经公示无异议后于2月4日发布中标公告、确定中标单位。
“PPP项目首次进场公开招标交易成功,标志着惠州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工作又迈进了一大步。”该负责人说。
延伸
全市将建统一交易平台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明确除顺德区外,县级人民政府不再设立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已设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应当作为分支机构整体移交至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管理,并要求各地市在2016年5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
惠州也将遵照相关规定要求,将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县级政府不再新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经设立的应整合为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分支机构。
据介绍,惠州还将通过整合信息系统、场所资源、专家资源,统一规则体系,完善运行机制,构建更加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提升公共资源阳光交易水平。坚持“应进必进”原则,进一步推进符合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目录规定的项目类型进场交易。
另外,在拓展交易平台的信息共享及互联互通机制方面,惠州将加强中心交易平台与省交易平台、网上办事大厅、市联合征信系统、县(区)交易平台、各业务行业监管部门等信息共享及互联互通。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