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首页 > 公采新闻> 管理机构动态

甘肃张掖固化交易流程促规范

发布日期: 2016-04-15   作者:张斌伟 卢鹏冲  浏览次数:  来源:公共资源网

  对于甘肃省张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来说,三个方面工作是2016年的重中之重:统一固化工程建设招投标、国有产权转让及药品交易、政府采购等交易流程;加强评标(审)专家管理;全面提升交易平台法制化、透明化、电子化、规范化运行水平。

  中心认为,强化流程管控是促进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运行的重要举措,加强专家管理是确保交易结果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提升平台电子化水平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必然要求。

  超常规不超程序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委、张掖市委“工作落实年”部署要求,中心坚持工作以实效为标准、成绩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突破平台限制,突破区域限制,突破审核限制,突破职能限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公共资源项目交易前置条件,取消限制市场竞争的“条条框框”,精简项目招标进场审核事项,简化项目办理手续,缩减项目进场时限,有效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为全市发展大局搞好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尤其注意坚持“超常规不超程序”“急事特办”的原则,对重点工程、扶贫开发、民生保障、精准扶贫和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双创”示范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制度,先行招标,限期补缺,最大限度简化交易程序,有效压缩交易时间,优先保障项目开工建设。

  按照张掖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安排部署,中心还紧密结合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实际,多方反复调研论证,协同各县及市直相关部门,通过整合组建县级交易分中心,限额下放交易权限,简化前置审批手续,整合场内监管职能,强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深度改革。

  “在县级分中心组建运行过程中,我们认真履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职责,通过督导调研、会议培训、跟班学习、QQ群交流、编印法规汇编等措施,指导各县分中心做好规则、规程和制度复制,以及人员编制、网站建设、场内布局、场内监督等基础性工作,及时解决交易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难题。”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中心同时建立起交易信息发布监测制度,加大对各县分中心项目交易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杜绝拆分项目超限额招标,使各县分中心从启动之始即按照统一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要求整合、组建和开展业务。2015年,市县两级平台共完成交易3360项,总交易金额119.82亿元,产权增值1477.32万元,政府采购节约资金5224.54万元,发挥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张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专家集中学习培训会议

  管业务必须抓流程

  中心按照“规范化运行年”建设的要求,结合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专门对强化流程管控和责任追究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

  具体来说,要牢固树立“管业务必须抓流程”的思想,张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汇编《政策法规汇编》严格遵照流程办理业务。各科室负责人尤其要提高岗位风险意识,切实履行流程管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确保流程完整、制度健全。按照“分段式”运行模式,根据科室人员配置情况,结合廉政风险防控点,就本科室分段操作业务“定岗定责”,切实将业务操作细化分解到每一个人身上。

  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坚持“定位不错位、到位不越位”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心交易服务“十五不准”行为规范,该管的坚决要管到位,不该管的绝不插手,杜绝“讲面子、开口子”行为。同时,按照“过程可追溯、结果可核查、责任可追究”的原则,抓好流程管理工作。

  另外,监督人员要切实担负起监督职责,认真对照流程,紧盯关键节点,加强内部流程执行的监督工作,建立日常监督常态化工作机制。纪检组严格地按照问责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追责,并按照“一责双究”的原则,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追究科室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坚持层层传导压力,人人规矩履职自上而下切实把流程管理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担在肩上。

  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

  中心还把电子化建设作为公共资源交易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交易流程,打造公平公正、规范透明交易平台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依法交易、服务第一、公正至上”的公共资源交易新常态下,为了加快推进交易工作法制化、规范化、透明化、电子化建设,中心按照“制度+科技”思路,探索创新电子招投标模式,改版升级中心网站,建立“一网多系统”的交易和宣传平台,建成省市统一的数字化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平台,实现网上报名、招标文件在线发售与下载、网上收退保证金等功能,深化了互联网与电子招投标的融合发展,“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模式不断拓展,切实提高了交易效率。

  工作人员介绍,电子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5月启用后,工程项目招标和政府采购项目已全部进入平台开展电子招投标业务,实现交易流程网上操作和异地跨区域业务办理。平台的运行,将公共资源交易流程置于阳光下,进一步提升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使操作过程和结果更利于各方开展监督,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重点环节防控,建成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电子评标室,推行电子辅助评标、电子身份认证、电子签章技术,阻断交易背后的交易,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发生。利用电子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廉政风险防控电子监察系统,通过电子招投标系统,中心内置的电子监察和数据分析功能,对中心工作人员组织实施交易项目的流程、时限和过程公开等情况进行实时监察,对异常情况及时预警纠错,实现了交易全程留痕,强化了对权力运行的动态监控。

  另外,在开评标服务区安装LCD、LED显示屏及高清摄像头、电子门禁系统等电子监控设备,建立方便社会各界、行业主管部门和交易主体的监督平台,实现交易过程可见、可查、可控。

  专家抽取全程电子化

  借助“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模式,中心评标(审)专家抽取全程实现电子化,有效确保交易结果公平公正。他们主动与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沟通衔接,启动运行全省统一的“语音专家通知系统”,接通省综合评标专家库抽取专线,提高专家抽取工作效率。

  专家通知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电话语音自动通知的方式进行,专家在接到系统电话后,自主按键确认是否参加评审,名单自动密封打印。整个抽取过程都在招标方代表和行业监管部门监督下完成。

  专家进入评标服务区后,收存手机、身份确认、分组安排等环节均在电子监控下音视频同步监控进行,有效排除外在干扰因素,确保专家独立评审。评标开始后,任何人不能进入评标服务区,业主单位代表、监管单位代表及场内监督人员均在综合监督办公室,通过电子大屏的“同步直播”开展监督。

  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专家抽取全程电子化,有效保证了专家信息的保密性,提高了专家抽取通知效率,受到上级单位充分肯定,并在社会各界赢得好评。

附件:文件名文件名文件

Tags: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