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首页 > 公采新闻> 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标后监管创新二三例

发布日期: 2016-01-31   作者:李雪曼  浏览次数:  来源:公共资源网

  谈到工程建设领域的乱象,人们大多会想到招投标环节中出现的“围标”“串标”及“走过场”现象。其实,招投标环节仅仅是工程建设领域其中一环,把好了这一关,还远远不够,因为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或被发现在施工过程中。

  招投标活动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持续性的管理工作,虽然《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工程项目招标行为,有效遏制了腐败问题的发生。但由于标后监管乏力,导致标后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和资质挂靠、资质求租,甚至随意变更中标价格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工程建设领域的正常秩序,还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同时也助长了工程建设领域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的滋生和蔓延。因此必须重视标后的监督管理。

  标后管理事务多,涉及部门广,要加强协作配合,多方联动。建立健全标后监管制度和办法,明确标后监管所涉及的各方主体责任。从合同订立和履行、工程施工和监理、资金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入手,实行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相关部门监督的责任体系。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招投标监管机制,切实抓好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及标后监管工作,确保招投标活动有序开展。

  合肥组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执法监察支队

  整合监管资源,搭建共管平台。不仅要着眼于招投标过程中的监督,还要加强对合同签订、履行、现场到位等后续重点环节的监督,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但如何有效加强标后监管工作,落实合同履约,为此,安徽合肥市组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执法监察支队,由专业执法力量对标前、标中、标后进行全方位监管,特别是加强标后履约情况跟踪,可以做到既“招”又“管”。

  执法监察支队严格遵守《巡查管理办法》规定,有两人以上组成巡查组,赴履约现场亮证执法,将履约实际情况与交易文件进行比对。执法监察支队通过巡查、约谈确保标后履约顺利完成。

  执法监察支队的成立标志着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逐步实现从注重标前、标中监管向标前、标中、标后监管并重转变;从单部门执法向跨区域、全系统、多部门联合执法监管转变;从事后惩罚向事前预防、事中纠正、事后惩戒结合转变。

  蚌埠创建标后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为了规范中标企业的履约行为,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以下称“蚌埠市公管局”)先后制定了《蚌埠市政府性投资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结果后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和《蚌埠市建设工程标后监督检查实施细则》,对存在争议的评标结果,由省级资深专家组成评估委员会,对评审结果进行评估。组织中标约谈、履约约谈,督促交易合同依法签订。蚌埠市公管局牵头,对蚌埠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预算金额1亿元以上,政府采购2000万元以上或产权交易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社会关注度高、工程建设特别紧急的民生项目组织中标约谈。通过约谈沟通、政策法规宣传、分析点评、警示告诫等方式促进各方责任主体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组织施工,防止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落实招标成果,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创建标后监督检查长效机制,重构标后监督检查职责。适度延伸蚌埠市公管局标后跟踪检查职能,负责对中标通知书主要内容(中标人、招标范围、中标价)的跟踪监督检查,加强中标合同备案监督,组织打击中标后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整治擅自变更工程量、工程价款行为,查处指定材料供应商、偷换产品配置和服务履约走样行为,牵头组织全市标后联动执法,落实招标成果。此外,其他行业监督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查处合同履约中违法违规行为。市监察局对不协同市招标局做好有关行政处罚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有关行业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进行检查。蚌埠市采取的监管措施,有效保障了项目后期履约,维护市场诚信。

  浙江桐庐县实行“刷脸”监管

  很多人知道,在建设工程标后监督管理中,很容易出现“挂靠”施工、“大牌子小队伍”、层层转包等乱象。对此,浙江桐庐县纪委监察局、县招管办委托中国移动桐庐分公司开发了“桐庐县政府投资项目标后监督(考勤)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指纹采集加人脸备案,实时上传人员考勤信息及项目进度,各行业监管部门可通过施工现场的“刷脸”记录了解项目人员到位情况,通过项目进度报送清单掌握项目进程,对施工工地重要岗位人员及工程进度进行实时监督管理,突破传统监管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管理的局限性,提高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的效率。

  由于人脸信息难以伪造,“刷脸”考勤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施工、监理企业人员的“挂靠”行为,主动要求项目建造师和总监按时到场管理工程,有效提高工程质量,防止建设项目违法转包、分包等行为的发生。

  据悉,桐庐县域内中标价在200万元(含)以上及中标价在500万元(含)以上但工程量完成不到50%的政府投资施工项目施工现场均安装并启用人脸指纹识别考勤机,对重要岗位人员考勤,上报建设项目进度。

  完善诚信体系建设

  当前,各地在如何加强标后监管采取种种措施外,建立健全诚信体系建设得到普遍关注。长期以来,由于机制体制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标后诚信缺乏,招标人和中标人的诚信意识淡薄,受其影响,标后市场普遍诚信意识缺乏。在这种情况下,依靠相关主体自觉遵守标后履约很难起到应有作用,必须监管部门用强制手段进行查处和打击,并建立相应的诚信体系,这犹如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因此,标后监管的诚信体系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完善工程建设诚信体系建设,首先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征信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征信平台或技术手段使各省市征信平台建立数据共享,使企业在各个地方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得到集中反映。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公开。加大企业信用信息的公示力度,利用专业网站公示、新闻媒体公告等多种形式,对企业优良信息和不良信息进行公示,进一步强化企业信用意识、优化信用环境。此外,建立信用奖惩机制。按照守信奖励、失信惩处的原则建立信用奖惩机制,使诚实守信者在工程投标、行政许可等方面得到实惠,使失信者失去承揽工程的机会。

附件:文件名文件名文件

Tags: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