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首页 > 公采新闻> 管理机构动态

依托科技创新 成就广州品牌

发布日期: 2016-01-18   作者:李雪曼  浏览次数:  来源:公共资源网

  素有“千年商都”之称的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千年来传承着“公平守信”商埠文化精髓,如今新时代下又赋予了这座古城新的历史使命。2013年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应运而生,肩负起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的新使命和建设“廉洁广州”的重托。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先进管理机制和信息化手段,尤其是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中心对现有体制、运行模式、数据整合、信息共享的改变都要依托科技创新来实现,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科技创新方面为全国树立了标杆。

  中心秉承“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以打造“廉洁广州”为重要目标,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据悉,自中心成立至2015年11月30日共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305019宗,交易金额10794.559亿元,实现资金节约322.3461亿元,增值238.2669亿元。

  信息化建设紧跟时代步伐

  随着“互联网+”的渗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正在进行一场重大变革。“互联网+”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专业化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所具有的功能极其吻合。中心通过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起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和内部管理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着力打造区域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中心以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为契机,对原有的系统平台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创设了具有广州特点的“互联网+”交易平台。该平台不仅实现了政府采购、建设工程、土地和矿业权交易整合在同一平台上运作,还使政府采购、土地矿业权竞价和房建市政、园林绿化等建设工程交易全程电子化、网络化和远程化,为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阳光化操作、提效速增、节省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中心针对政府采购特点创建的“网上商城平台”,实现了政府采购“商品可买、价格可比、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目标。

  此外,中心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力推广网上办事,不仅实现了办事流程和进展全部在网上公开,还实现了交易操作“步步留痕”。

  除此之外,中心还依托信息技术提供多种便利化服务。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全面实现了用户在线注册、受理业务、招标投标、培训考核等,其办事流程和进展全部在网上公开,既规范了平台管理,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建立自助服务终端、APP移动终端、公共区域无线网络覆盖等,为投标人在场内上传解密投标文件和缴费提供便利化服务。通过视频监控、门禁身份识别技术和场地智能化管理系统等的综合应用,实现开标和评标“数字见证”服务,用无情的机器管住有情的人脑,减少了人为的干预,规范了市场管理,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用“互联网+”思维加先进的“网闸”技术,实现远程抽取评标专家,推动区域专家资源共享和远程异地评标,助力了区域经济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沉淀的交易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宏观经济研判提供参考依据,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和行政监管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区域资源共享的实现,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

  “制度+科技+文化”共筑反腐新防线

  “源头治腐”是中心肩负的重要使命,中心“制度+科技+文化”三位一体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筑起了反腐倡廉的新防线。

  所谓制度反腐,就是革除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体制模式,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配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适合平台发展的多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各方交易主体行为进行规制。同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此外,中心针对场内交易各个流程环节,先后出台了场内管理规定,并制定规范性招标文件范本,改革评审机制,加大惩处力度。

  科技方面,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不断提高廉洁风险防控的智能化水平。中心大力推行电子化招投标,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招投标市场围串标现象严重、人为因素影响大、廉洁风险高、企业造假情况严重等问题。

  应用现代数字信息传输技术,对评标过程进行语音、视频全程监控,使过去评标环节中最为敏感的见证人员廉洁自律问题、专家被收买和操纵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创新的“两地多方”的远程异地评标模式,有效规避了评标专家可能被行贿收买的廉洁风险。

  建立廉洁风险的智能化预警防控系统。该系统与纪检部门电子监察系统进行无缝对接,使纪检部门对交易全程实时同步监察,对高危岗位、区域和人员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实时监控。推行集中窗口办事的工作模式。将原来分散于各个部门办理的业务,统一集中到窗口受理,实现了“一个窗口进出”和“一窗式服务”,此模式一举多得,实现了简化手续、集中统一、精简流程、压缩时限、降低风险的效果。

  此外,中心建成了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第一个采用“声光电”高科技的廉洁教育基地。对五大类进场交易项目排查出廉政风险点208个,并对照制作廉洁风险防控图,明确风险级别、防控措施和防控责任人。中心还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市场各方交易主体的熏陶和教育,使廉洁意识深入每个员工心中。

  交易中心秉持“制度+科技+文化”的理念,在预防和治理腐败方面下狠功夫,经过努力,近四年来,纪检部门收到对中心的投诉为零。

  人才建设助力科技创新

  人才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石。中心历来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为着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多方面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据悉,中心内设26个部门,300余名员工,3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

  中心根据各部门人员的实际需求,通过各种招聘渠道有针对性、合理性招聘各类优秀员工配备至各岗位。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入职培训,部门老员工做好“传帮带”工作。在新入职员工上岗实操之前,中心组织业务考试,通过业务考试合格后,业务人员才能上岗独立实操。

  除采取全中心集中培训方式外,中心针对各部门的业务情况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中心以建立学习型交易平台为目标,组织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要求每位职工的年度累计培训学时达70学时,以达到每位职工能全面掌握中心的每项业务、上岗即上手的目的。同时,针对职工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及个人情况组织定期轮岗,以达到培养人才、激励职工、促进部门沟通、控制风险的目的。

  中心组织干部职工外出考察交流,了解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情况、公共资源交易范围、运行模式及创新做法。

  中心秉承“读书以致远,交流以启智”的理念,建立青年图书室,藏书3000多册,供职工借阅,在内网开展学习沙龙活动,让广大职工在学习交流中不断进步。

  此外,中心召开“三严三实”主题学习研讨会,使“三严三实”的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促进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不踩雷、不越线,为中心创新交易体制改革,建设全国一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近两年来,以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中心逐步形成了9个研究团队,这些团队承担22项各类各层次的研究课题,支撑中心的科研任务。据悉,中心成功获批第四批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基地建设单位,成为国内首家获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今天,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站在新的历史高点,通过技术创新和便利服务,撬动全省、泛珠三角地区和全国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使公共资源交易种类实现历史性突破,努力涵盖公共资源所有领域。同时中心着力打造广州的场外交易市场(OTC),努力把交易中心的品牌打出去。未来,中心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天津、重庆、合肥、长沙等城市间在信用评价、专家资源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加大与一定实力的企业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朝着立足广州、面向全省、辐射珠三角、服务全国的远大目标,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