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01-27 作者:胡琳 浏览次数: 来源:公共资源网
公共资源交易的基本原则是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从实践来看,对公共资源交易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是实现“三公”原则的重要手段。实现有效监督,需要从业人员秉承为民公心,强化监督意识。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学习增强监督的科学性,坚持正义增强监督的公正性,恪尽职守增强监督的精准性。
加强学习增强监督的科学性
公共资源交易涉及的领域广泛,专业性强,群众关注度高,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是对公共资源交易监督人员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广泛性。监督工作具有极强的业务性,只有熟悉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法规和每项业务流程,才能更有效地实施监督。从事这项工作必须要培养学习的广泛性,既要学习大政方针,也要学习相关政策;既要学习关于监督的法律法规,也要学习关于开展公共资源交易的法律法规;既要学习有关监督的业务知识,也要学习其他相关业务知识。
其次,要培养学习的深入性。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的对象通常都是各行业的业务能手,甚至是专家,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用自身精湛的业务知识让监督对象服气,才能让监督对象自觉接受监督,纠正不当行为。这就要求从事监督工作人员不仅要广泛学习,更要深入学习、系统学习,特别是要认真研读与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准确把握、灵活运用精髓。唯有这样,才能让各项监督不失之于宽、不失之于软。
坚持正义增强监督的公正性
违法违纪行为一般发生在“暗室”里,具有极强的隐匿性。这就要求监督人员能够敏锐发现、严密推理、准确判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同资源的交易过程不尽相同,与之相适应,针对每一宗交易的监督也应该有所不同。面对千变万化的交易过程,监督人员必须提前介入,了解每宗交易的特点,分析其风险点,针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监督措施,并提前进行推演,确保不出现监督“盲点”。
学会“察言观色”也很重要。俗话说,“相由心生”“做贼心虚”。在当前“打虎拍蝇”的强大压力下,但凡有不良企图的人和涉足不法行为的人,必然会流露出或多或少的怯色。从事监督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善于由表及里,准确把握其内心的真实意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良企图得以实现。
恪尽职守增强监督的精准性
公共资源交易涉及的时间长、范围广、人员杂。从时间来看,一项交易自启动到结束,至少需要数十天,甚至更长。从范围来看,但凡与财政性资金、国有资产等相关的交易均要纳入。从人员来看,既涉及交易双方,也涉及交易机构;既涉及内部人员,又涉及外部人员;既有普通人员,也有各类专家。因此,具有敢于监督的定力和勇于担当的魄力,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主动作为,是每位公共资源交易监督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要不为权势所迫。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过程特质决定了一些重大的、敏感的交易必然有来自各方的力量妄图影响,甚至左右交易过程。这就需要从事交易过程监督的人员要保持一身正气,坚守交易规则,不因为领导的“招呼”而将监督当成“聋子的耳朵”,不因为专家的权威而让监督畏首畏尾,从而无愧于民地开展监督。
二要不为利益所动。当前,少数商人还存在着用不法手段获取重要项目、重大工程的欲望,总妄想通过利益拉拢腐蚀,逃避交易过程中的监督。面对利益诱惑,监督人员必须守住纪律红线,坚定不移地做公平交易的维护者;要守住道德底线,防微杜渐,坚决斩断不良思想的蔓延途径,从而无愧于心地开展监督。
三要不为情面所扰。交易监督对象可能有朋友,必然有同事。面对朋友、同事的不规范行为,须理性地将工作和感情分开,不能因为私人感情而网开一面、放松监督,甚至睁只眼、闭只眼放弃监督。必须及时“扯袖子”“咬耳朵”,将监督着眼于细微,防患于未然,杜绝小错变大错,从而无愧于朋友地开展监督。
作者简介:
胡琳,四川省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Tags: 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