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首页 > 公采新闻> 管理机构动态

贵州建成全国首个 覆盖全省互联互通服务平台

发布日期: 2016-01-31   作者:李雪曼  浏览次数:  来源:公共资源网

  贵州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是全国首个覆盖全省的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它的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贵州全省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纵向互联互通、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平台实现横向联动,所有交易主体在全省各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参与交易时均遵循统一的交易流程、接受统一的规则监管、享受统一的服务标准。贵州公共资源交易“互联网+”全覆盖、全联通、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五全服务”模式全面形成。

  底层探索 积极推进改革进程

  自2012年以来,为推进公共资源配置体制改革,优化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切实治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腐败问题,贵州省以底层突破的方式开始探索推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截至2014年6月,贵州实现了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全覆盖。特别是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总结全省10个交易中心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借鉴全国各地交易中心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以规范交易流程为主线、以电子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岗位腐败风险防控为保障,率先在全国综合开发使用公共资源电子交易“一网三平台十二系统”,支撑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全程电子化运行,在提高交易效率、防止围标串标、遏制腐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龙头引领示范下,全省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与运行快速向规范化迈进。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贵州省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尚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体现在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交易流程不尽统一、管理方式各自为政、交易信息不能互通共享、数字证书重复多次办理、各地专家量小易同地异化、诚信管理相对滞后等,亟待通过建设全省统一规范、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加以规范。

  为此,为进一步依靠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推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化、监督精准化、交易规范化,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人在干、云在算”,2015年3月,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公共服务管理办公室即着手成立了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组,先后从全省各交易中心抽调近100名信息化建设骨干力量参与平台的建设工作。同时成立督查小组,采取日调度、周巡查、半月通报的方式强力推进平台建设工作,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工作全面启动。

  2015年8月,国办63号文的下发,更是有力地推动了贵州省建设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的进程。随着一系列密集鼓点的擂响,2015年12月9日,历时10个月的艰苦努力,贵州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成功上线运行,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五个“打破” 实现信息共享共用

 

  贵州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由全省统一的交易信息发布、数字证书交叉互认、数据深度分析、远程异地评标、远程电子监督五大系统组合而成,引入了“互联网+”思维,采用“端+网+云”手段,以公开公平公正、规范高效廉洁为核心,以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电子交易流程为基础,搭上“云上贵州”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企业信息一地注册、全省共享,数字证书一地办理、全省通用,入场项目一地交易、全省可溯,交易行为一地失信、全省受制,评标专家一地评审、全省联动,交易数据一地汇聚、全省应用的目标,取得了初步成效。

  打破行业壁垒,实现全省交易信息统一发布。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依托全省统一的信息发布系统,链接各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发布平台,汇集和发布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与全省各交易平台、法定的交易公告媒介实现对接联动,汇集和发布各类交易信息。信息高度融合,准确、及时、权威,社会各界可通过贵州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对全省各地公共资源交易情况进行“一站式”共享和监督。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仅半个月的时间,就交接数据1280056次,推送项目交易信息2989条,其中发布招标公告2291条,中标公示2177条,为交易各方提供优质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打破市场分割,实现全省数字证书兼容互认。数字证书是企业参与公共资源电子交易活动的电子身份证。数字证书兼容互认系统上线运行后,实行数字证书全省“一证通”模式,交易企业只需在贵州省内任意一个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办理一张数字证书,注册一次企业信息,就可以在全省所有交易中心参与电子招投标工作,极大程度节约了参与企业的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据统计,仅数字证书一项将为参与交易企业节约直接经济成本3000余万元,间接经济成本7000余万元,“瘦身”率达67.8%。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全省交易数据聚集分析。交易数据聚集分析系统对全省分散交易数据进行全面汇集和深度分析应用,定期分析全省经济发展走势,动态反映公共资源市场交易运行状况,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分析交易企业工作业绩、各类项目交易情况、产品市场价格走向等,为项目业主、参与投标企业、产品生产企业提供数据服务;适时监测参与交易各方工作绩效、评标专家履职行为等,将权力关进数据的笼子,为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数据深度统计分析从根本上解决了标书数据量大和评标时间短这一长期困扰评标工作的突出矛盾,提高了评标的质量和效率。

  打破传统监管,实现全省交易远程智能监督。远程电子监督系统为各级行政监督和综合监管部门,适时对项目进行远程智能化跟踪和监管提供了电子通道,监督人员可实时远程调看权限内全省各交易中心的交易现场音视频资料,调看评标现场专家评分情况,对入场交易项目整个交易流程节点实时监督,第一时间掌控交易规范运行情况,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有效弥补现场监督导致的监督力量不足、人工监督导致的监督手段单一等不足,使监督方式更加快捷、科学,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由传统监督向智能化监督的转变,有效规范了参与交易各方行为。

  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全省评审专家资源共享。贵州省专家资源分布不均,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的上线运行,使全省不同地域评审专家就近在当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即可对省内任意一个交易中心发起的交易项目进行远程异地同步电子评审,可有效防止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之间的串通,保证评标过程的客观公正;此外,系统可自动统计汇总评分并形成评审结果,加密后发回交易发起地,确保项目评审的安全保密。

  大胆创新 实现多点联动

  贵州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的建成和使用,是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模式创新与手段创新相结合的成功尝试,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重要成果。目前,贵州省已完成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实现了全省各级平台资源的统一,专家资源库的统一,各类电子交易流程的统一,信息发布平台的统一,交易管理规则的统一。但信息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沉淀,行业部门监管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对接,县级交易平台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还需要不断地完善、优化和提升。

  下一步贵州省将进一步汇聚全省互联互通平台建设成果,实现多点联动的网状信息共享共用、网状数据聚集分析、网上电子智能监督、网状远程异地评审,从而助力监管手段的创新、服务质量的优化和交易效率的提升。

  实现多点联动的网状信息共享共用。贵州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要实现项目交易信息的横向共享,推动工商、税务、司法、住建、知识产权等数据资源实现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同时实现交易企业诚信信息共享,深化诚信体系建设,防范潜在的信用风险。

  实现多点联动的网状数据聚集分析。贵州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将建立指数模型,提升政府决策能力。互联互通服务平台汇聚全省项目交易运行数据,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宏观调控数据体系,发布指标和数据,为政府提供相关领域的运行动态监测、产业安全预测预警以及转变发展方式分析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精准性、预见性和公平性。此外,平台还会引入外部数据,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挖掘数据规律,防止围标串标。通过对数据关联度分析,揭示交易数据背后深层意义,暴露招投标过程中的隐性的动机,从而降低和防止围标串标的行为。

  实现多点联动的网状电子智能监督。目前,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积极与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平台对接方案,拟于2016年6月前实现与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督平台的无缝对接。届时,各监督平台可全天候收集、归纳和应用互联互通平台汇聚的全省交易信息和数据,真正实现对公共资源交易的全流程、全过程预警监督。

  实现多点联动的网状全程电子交易。贵州省预计2016年4月前完成网上注册核验,实现网上全程交易,实现网上多点交叉远程网状异地评审,并统一各类工具软件标准,为全省造价信息分析、网上远程评标、监督平台审核文件奠定基础。

  此外,贵州省还将于2016年4月前完成所有县级平台的整合工作。

附件:文件名文件名文件

Tags: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