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首页 > 公采新闻> 管理机构动态

公共资源交易跨省跨平台电子评标,武汉合肥开先河

发布日期: 2016-01-31   作者:孙磊  浏览次数:  来源:公共资源网

 近日,武汉、合肥两地专家共同开启了全国首个基于互联网的跨省、跨区域、跨平台远程异地电子评标序幕。这标志着武汉、合肥两地在进行网上招标时,评标专家坐在各自的评标室内,通过互联网就能对同一个项目进行评标了。

  当天上午9:30,在武汉市民之家四楼现场,广东一家工程建设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和武汉三家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共同投标“武汉汇悦天地(K4地块)工程监理”项目,招标工作人员逐一核对招标单位信用信息情况,各单位对信息内容无异议。

 

武汉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涛与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领导进行视频对话

 

  武汉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涛,副主任叶昌金、吴福生,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夏平以及武汉市建设交易中心主任周才志等领导现场观摩了招投标过程。随后,他们在市民之家五楼专家评标室用视频方式与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领导进行了简短交流,合肥和武汉的专家通过网络远程方式正式开始评标。

  此次招投标,武汉市民之家为“主场”,抽取了3名评标专家,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做“客场”,抽取2名专家。5名专家通过互联网实现双方交易平台的联通,进行独立评审。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应用这种技术,身处不同会场的专家们可以利用电脑或话筒实时交互图像和语音,同平日一样展开评标活动。专家的一举一动都由摄像头监控并录像,全程有迹可循、有据可考。

  此外,为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在评标专家登录“武汉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电子化招投标系统”时,引入了双因子认证机制,不仅要进行CA识别,还需要选择对应的评标项目和专家,输入专家自己的动态令牌密码方能进入专家评审系统。评标时,评标专家通过视频会议方式进行实时在线交流,评标结果由武汉电子交易平台统计完成,两地专家通过电子签名确认,全程无纸化操作。

  跨省跨平台评标全国尚属首次

  武汉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信息管理部部长温照松负责此次招投标电子交易平台的技术工作。据他介绍,武汉与合肥跨省跨平台(建设工程领域)交易在全国尚属首次。

  “这个平台建设从去年7月开始准备,其间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按照《国家电子招投标管理办法》要求,电子招投标平台要符合国家标准,然后我们对整个管理办的网络设备和硬件设备进行了升级,在此基础上再对软件进行升级,满足对整个交易平台的基本要求。”温照松说,“外在的技术基础,武汉可以自行解决,但要真正完成这个平台,需要合肥、武汉两地管理部门共同突破长期以来的‘壁垒’,打通两地网络交易平台。原来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平台网络,从未有跨省突破。这是一次跨越,一次改革的有力推进。”

  有了网上远程评标,在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抽取及通知专家、网上评标、网上决标的同时,可以做到交易全过程网上监督。“远程评标很方便,主要能方便利用异地素质高的专家,好的专家不需到武汉来,相当于医院的远程会诊。”温照松表示,利用专家评定复杂、重要项目,解决武汉本地一些专家资源不够的问题,这是国内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温照松说:“下一步的工作是要建立一个跨区域长江中游城市共享专家库。目前,评标专家还是各地的管理模式,为有效避免本地专家在评标过程中出现主观问题,导致评标过程不平等或不公平情况,我们下一步计划把合肥的专家请到武汉来培训,把武汉的专家放到合肥去培训,最后成立一个专家库,形成一套评价标准,实现专家资源共享。”

  交易信息平台未来将“四市互通”

  据武汉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主任周才志介绍,目前,武汉、长沙、合肥和南昌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提出,将在评标专家资源库建设、异地远程评标、设立交易信息窗口、失信信用互认等方面推进深化合作。不久的将来,在武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网站上,企业不仅可以看到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的招标信息,也能看到合肥、长沙和南昌的招标公告。

  据了解,目前四市就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共同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改变各成员单位原有信息发布内容及格式的前提下,建立互通的信息网络,通过网页链接等方式,实现各成员单位间招标公告信息共享,使交易主体可在任一成员单位信息平台上浏览、打印所有成员单位发布的招标公告信息。

  周才志认为,市场越大,就越开放,社会成本就越低,透明度就越高。所以武汉合肥首次跨省、跨区域、跨平台远程异地电子评标能降低社会成本,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同时,也是落实李克强总理所提出的“公共资源交易应打破异地壁垒、实现互通有无”这一指示的具体措施。

  阳光透明,两地领导共同“点赞”

 

项目开标现场

 

  武汉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吴福生表示,“武汉汇悦天地(K4地块)工程监理”项目评标工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武汉和合肥两地为贯彻实施《电子招标投标办法》,探索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招投标管理一体化机制,构建开放有序的区域性竞争市场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通过开展远程异地电子评标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化异地评标系统,有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实现更大范围内招标信息共享、评标专家资源共享,提高招投标透明度,节约资源,降低交易成本,防控风险。“今后,武汉还将与其他省市一道进一步推广远程异地评标,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净化招投标市场风气。”吴福生说。

 

开标大厅

 

  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先杰认为,与传统的评标方式相比,这套系统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降低了人的因素对投标结果的影响,变事后处罚为事前预防。比如说一些标书上面雷同的情况,一些数据的分析,通过这个远程评标系统,也能够自动识别出来,提前制止、遏制串标拢标现象。同时,扩大了评标专家的抽取范围、增加了随机性,实现了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三方在地域上的隔离,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能够更好地预防收买和串通评委行为。通过开展远程异地电子评标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化异地评标系统,有助于完善电子交易平台,实现评标专家资源共享,提高项目交易透明度,节约资源,降低成本,防控风险。

 

电子评标室

 

  该项目的顺利完成,也开启了合肥市基于互联网的跨省、跨区域、跨平台远程异地电子评标的序幕,标志着合肥和武汉两地为贯彻实施《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落实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合肥纲要》,探索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一体化机制,构建开放有序的区域性竞争市场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今后,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异地远程评标工作,建立规范的远程评标合作机制,与兄弟省、市公共资源交易同行共同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试点,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刘先杰表示。

  有业内专家认为,这次跨省、跨区域电子异地评标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投标企业更大范围内掌握市场动态,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高素质评标专家的资源共享;有利于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大平台建设的推动;有利于遏制围标串标、投标人与评标专家勾结串通等情况的发生,是有效净化招投标市场风气的一次有益尝试。

附件:文件名文件名文件

Tags: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