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88332491
010-88332493
首页 > 公采新闻> 管理机构动态

用减政府权力之痛换群众办事之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记者问摘要

发布日期: 2016-04-14   作者:整理/张斌伟  浏览次数:  来源:公共资源网

  公共资源网报道

  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

  问:开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很不稳定,中国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有人担忧中国经济会一路下滑,甚至会击穿6.5%这条线,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也会拖累世界经济,请问您怎么看?

  李克强:的确,世界经济现在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又深度地融入世界经济,会受到影响和冲击。中国经济本身也在转型,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凸显,下行压力确实在持续加大。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地区和行业的走势分化。

  前不久有外媒报道,说是到中国的某个重化工企业,感到经济不景气,而到科技城看,那里的场面火爆,好像经济还在两位数增长,这跟我们下去调研的一些感受是类似的。实质上它说明了中国经济是困难和希望并存,如果从底盘和大势来看,希望大于困难。

  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并不是凭空的,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因为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人民群众有无穷的创造力,而我们政府确实还管了一些不该管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事情。同时,在保障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方面又没有完全到位。通过推进改革,就可以激发市场更大的活力、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把亿万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空间拓展开来,就可以顶住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像我们正在推进的简政、减税,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会释放市场的活力。同时,中国新的动能正在生成,而且超出我们的预期。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是在放缓,但还是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去年新增城镇就业1300多万人,而且今年一二月份服务业又增长8.1%,其中包括研发等高技术领域,这也带动了传统动能的改造。

  老有所养不会是一句空话

  问:据了解,现在有些地方的养老金发放已经出现困难,一些市县在靠贷款发放养老金。请问中央政府是坐视不管,还是准备为他们买单?

  李克强:确实有个别地方发生了养老金发放困难的问题,但这是一地之难、一时之急。中国现在实施的是养老金省级统筹,省级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来保证养老金发放,确有突出困难的,只要地方政府尽力了,中央政府是会给予补助的。这三年中央财政已拿出上万亿元,但有一条,地方必须尽职尽责,而且中央政府要督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大家都有退休、都有需要养老的一天,这里我想做个安民告示,从全面长期来看,中国公民保证养老金发放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去年养老保险收支结余3400多亿元,累计结余34000多亿元,还有全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储备16000亿元没有动,同时还能够划拨国有资产来充实养老基金。可以肯定地说,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简政放权必须一以贯之

  问:简政放权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年,但也有一些企业和群众反映,现在很多事办起来还很难,特别是一些事情在办理的过程中有找不到门的感觉。请问针对这种现象和问题,下一步准备怎么办?

  李克强:简政放权可以说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三年前就在这里,我曾经明确表示过,本届政府减少审批事项要达到1/3,现在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根据第三方评估,多数企业和群众对这样做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与此同时,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有更高的期待。

  所以,简政放权必须一以贯之,哪里遇到问题、碰到阻力就要设法去解决,这是削减部门利益的事情。我们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今年要下决心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而且直接放给市场,即使是需要审批的也要简化手续。

  对那些于法无据影响群众创业热情,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合理文件,要坚决进行清理,该废除的废除。当然,我们说放权并不是说放任。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措施必须到位,还要防止任性、任意地检查,这样简政放权才能更有效,才能让生产力发展起来、群众得到好处。我们还要推动优化服务,比如像政务公开加上互联网,让群众少跑腿,还能够办成事。

  发展“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

  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经济”概念,这是不是指现在新兴的电子商务和小微企业,和您之前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什么关系?对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什么作用?

  李克强:我们说发展“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很广泛,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一产”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而且,发展“新经济”,小微企业可以大有作为,大企业可以有更大作为。

  新动能对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很有意义。像我们现在要推动去产能,就涉及重化工企业,很多这样的企业用人过多,需要把富余的员工转岗,而新动能发展起来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也使我们可以较大力度推动去产能。现在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为大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等提供一个平台,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有活跃的空间。

  可以这么说,如果把亿万群众的创造力、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形成投鞭断流的气势,再加上背水一战的意志,就可以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且促进经济的转型。

  加大力度公开涉及公众利益的措施

  问:大家对政务公开有越来越高的期待,每年依法申请公开信息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够“给力”,发布消息相对滞后,大家心里有些着急,有些意见。请问您怎么看?

  李克强:政务公开和简政放权可以说都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中央对此有明确要求。第一,该公开的应该全部公开。公开是惯例,不公开是例外。尤其是涉及公众利益的措施,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等,都应该加大公开的力度,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一览无余。

  第二,能上网的要尽可能上网。政府的权力清单要上网,权力的运行也要上网,要留下痕迹,这样可以减少自由裁量的空间。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现在是云计算时代,我们要让“权在用、云在看”。

  第三,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我们出台一些政策,本来是为了利民、惠民,群众看不懂、有疑问,那就要解释。一些合理的建议,该修改的就要修改。要让政策的内涵透明,而且也回应民意。政务公开实质上是要让政府的权力受到监督,这样也有利于政府提高效率,而且从制度上来避免滥用权力。(大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附件:文件名文件名文件

Tags: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