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06-20 作者:李雪曼 浏览次数: 来源:公共资源网
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进入2016 年,他们又迈出新步伐——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建设,6 月底前将上线试运行。
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路线是如何制定的?顶层设计怎样?当前存在哪些困难?下一步如何规划?带着这些问题,《公共采购》杂志/公共资源网记者近日前往合肥,专访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曹发义,对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省市共建+ 市县一体
“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 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改革以‘项目进场交易,规范平台运行,完善服务标准,依法监管到位’为主线,以交易电子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以‘整合资源,统一制度,完善机制,创新监管’为重点,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省市共建、市县一体化;另一条是建立健全统一制度规则的长效机制。如果这两个方面不能解决好,谈其他的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曹发义说。
省市共建、市县一体,是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的基本模式。“省市共建”是指安徽省与合肥市等16 个省辖市共建省级交易平台,列入省级交易目录内项目,按照属地原则,在哪个城市就进入当地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曹发义表示,安徽省有16 个地市、61 个县(市),按照“一委一局一中心”组织架构和横向整合分散建设的交易平台,自2006 年,各市对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先后整合建立了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把市里相对成熟的做法复制到所辖各县, 避免县级机构再花大量精力从头研究政策,也不需要重复投资再建交易平台系统,市县一个平台,体现了“完善监管体制”和“全面整合”工作思路,既方便市场主体,也节约政府投资。这是推行“市县一体”的意义所在。
2014 年末,安徽省委、省政府就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部署,出台《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55 号),明确规定“省与合肥市共同建设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场所,鼓励设区的市与所属县公共资源交易场所一体化管理,鼓励跨市异地利用公共资源交易场所实施公共资源交易”。自此,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省市共建”“市县一体”拉开序幕。
“省市共建”具体该怎么建?曹发义说:“首先需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落地,然后是省级项目怎么进场、怎么交易,进去以后谁来监管、如何监管, 这些都需要靠制度来统一。”
制度是刚性的。如果制度本身有问题,对规范交易市场往往会带来比较突出的影响。为此,安徽省推出交易制度目录管理,并对实施3年后的制度进行动态评估和调整,努力把制度的治理权力逐步上升到省和国家层面。
实践证明,“省市共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正确的。据统计,去年仅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就承接省级政府采购(含省级教育装备采购)项目2511 个,完成2396 个,项目完成率95.4%。
沟通协调促进统一专家库建设
当前,很多省(自治区、直辖市) 都面临省级综合评标专家库如何建的问题,安徽省也不例外。去年3 月,《政府采购实施条例》开始施行,再次强调了专家库的问题,并让安徽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建设面临着压力。
众所周知,一个专家有可能既参加政府采购项目评审,又参加建设工程项目评标,如果专家库不统一,就要面临两个专家库、两个专家抽取系统的问题。 “我们的做法是,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交流,努力达成共识,就建一个综合专家库。”曹发义认为,加强沟通协调很重要,通过沟通最大程度地达成共识。
曹发义表示,公共资源交易是一个新生事物,存在一些问题很正常,由于公共资源改革进程不一样,思想认识不统一也很正常,但是只要出发点端正, 认识都是能够统一的。按照“求同存异, 循序渐进”,能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暂不具备条件的先放一放,通过沟通协调和充分讨论,肯定有解决的时候,就像综合评标专家库的建设问题。
曹发义还梳理出当前综合评标专家库存在的几个问题:依照法律,市县建的专家库存在法律风险,专家只有从省级综合评标专家库抽取才能参与评标。为此,自2012 年,安徽省不断加大各地各行业专家资源整合工作力度,完善省综合评标专家库抽取系统, 强化抽取终端主体责任,强化对评标专家的日常动态管理,进一步规范专家评标活动。
专家的聘请、选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厘清,目前安徽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已达1.4 万人,到底不称职的专家有多大比例,这个数字目前还拿不出来。安徽省在专家管理方面正在采取逐步淘汰制,力争实现入库的都是称职的专家。此外,在专家聘请、选用方面不能只发挥行政主管部门的作用,还需要发挥行业协会及社团组织的作用,因为行业协会对本行业的专家最了解。
同时,对专家的动态培训和使用的考评力度需要加大。随着“市县一体”的推进,安徽省专家抽取终端将会进行调整,并在每个抽取终端加大对每次专家抽取使用后的考评,目的是对专家参与评标(评审)进行评价,而且这个考评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而是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才能保障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
另外就是正向激励,邀请优秀专家、资深专家参与对公共资源交易重大问题的讨论,包括省里一些制度的制定和一些重要的活动,甚至一些重大项目的咨询等。曹发义说:“专家库建设既要确保质量,日常管理更要加强。”
信用管理要分类统一
加强信用体系,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更好做到“放”“管”结合的必要条件。目前, 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 因此“统一信用管理很困难,但必须加快推进”。
曹发义说:“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标准既要统一,也要分类管理,因为不同行业有其内在规律性,简单共用一个信用评价标准是不现实的。”
曹发义表示,制定分类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是推进建立以信用约束为核心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的基础。安徽正在探索推进分行业信用管理和评价,目前已在房建、交通、水利等行业陆续开展试点并取得了积极成效。虽然试点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正面反映是主流,也得到大多数市场主体的认同,我们必须坚持做下去。
信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一个部门推进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多部门共同参与并形成合力,才会对失信行为形成强大震慑。
“依托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库,并将相关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形成以信用约束为核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运行机制,既是国办发63 号文明确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业界形成的共识。虽不能短期内全面完成,但一定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曹发义表示, 安徽省力争在“十三五”末初步实现信用评价标准的统一,从而达到“六个统一”的平台整合目标。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