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01-26 作者:李雪曼 浏览次数: 来源:公共资源网
河南省平顶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被称为“省内最严最规范的交易中心”,该中心在打造阳光交易平台,维护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正常秩序上,运用现代科技监控手段融入政府采购、建设工程等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中,既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遏制了围标串标、商业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为整体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中心还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切实抓好中心党风廉政建设。
平顶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以来,在深化政务公开、源头防腐、保护干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为平顶山市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据悉,截至目前,该中心共接待进场项目3900余项,成交金额400多亿元,为招标人节约、增值资金近30亿元。
强化科技防腐创建一流平台
2012年11月,按照平顶山市领导“创建省内一流交易平台”的要求,平顶山市精心谋划,博采众长,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筹建,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纪委书记、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明确由市纪委监察局副局长兼任筹建办主任,为交易中心快速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组织保障。
在建设融资环节,中心改变了靠政府主导、财政投资的常规做法,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经过竞争性谈判,平顶山银行获得入驻中心办理投标保证金相关业务的资格,为中心提供办公设备与装修费用近千万元,并承担后期硬件设备的升级及维护费用。中心的网站建设、软件开发等方面亦采取此种合作共赢模式,使中心的筹建从一开始就驶入了快车道,2012年4月份中心正式开始全面工作。
中心采用一个交易中心的模式,加强电子化建设,提出“五年不落后”的口号,采用省内最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监控系统和自动化办公系统,强化交易中心的“科技防腐”职能。同时把办公区和开标区、评标区物理隔离,评标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做到公开和保密的有机统一。
以科技手段筑牢科技防腐防线
在全新打造“阳光平台”上,中心筑起了一道牢固有效的反腐倡廉科技线。为强化科技防腐,中心采用先进电子设备,装备了专家抽取、通讯设备屏蔽、指纹识别门禁、变声答疑、数字监控“五大科技”控制系统,对违纪违法行为形成强大震慑。
语音专家抽取系统是中心工作人员在监督部门现场监督下,输入抽取专家的专业、人数和需回避名单,系统自动抽取,并实现自动语音通知、短信确认、身份验证、密封打印专家名单等功能,保证了抽取专家过程的高保密性。
评标专家进入评标室前,需经过核对短信、身份识别、指纹识别、门禁扫描后,才能进入评标室;同时屏蔽信号隔断评标专家与外界的联系。
在实践中,中心运用信息化科技手段,改革传统“人工见证”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数字见证”新模式。通过60个视频监控点、26个拾音点,对受理区、开标区、评标区、门禁通道、公共区域等进行无缝隙、全时段音视频监控,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对评标现场的“一对一监听”。此外,通过音频变声软件,既解决了开标区、评标区物理隔离的有效连接,又确保了询标、答疑和谈判的保密性。
记者还了解到,在同时有多个交易项目进场的情况下,各监督部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监听,互不干扰且声音图像清晰。平顶山市这些高科技的运用,不但保证了交易活动的公平公正,也对进场各方形成了有效震慑。
大胆创新让“暗箱操作”无处遁形
平顶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倾力打造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创新实行“三隔离”制度。在进入评标前,中心严禁招标人、代理公司、监督人员进入评标室,将招标人和监督人员集中到监控室通过声像监控系统实施远程监督,代理公司在询标室随时准备接受专家质询,评标专家有问题后通过专用电话和监控室及询标室沟通,通话内容实时录音存档,有效杜绝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专家独立完成评标。
实现了评标专家抽取的广泛、随机、智能。自2015年5月1日起,交易中心率先实行对所有涉及工程建设的货物、服务项目,全部于评标前24小时从全省综合评标专家库近2万名专家中抽取,并通过电脑以保密方式直接通知到专家本人。评标专家来自全省各地,按照短信通知要求时间自行到场,有效防止了相关人员提前向评标专家打招呼产生暗箱操作的可能。为防止评标专家名单泄露,中心对专家抽取室实行项目抽取后24小时不间断录音录像,对专家咨询电话去掉来电显示功能,隔断工作人员与专家主动联系的可能,因此中心被业内称为“省内最严最规范的交易中心”。
大胆尝试业主不委派代表参与评标的评标方法。根据法律规定,招标人委派代表参与评标是招标人的权力。但在实践中发现,一些业主评委往往是带着任务参与评标的,评标过程中经常会对其他评委做出这样那样的暗示,影响了评标环节的公平公正。对此,中心大胆改革,对县(市)区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项目,在征得县(市)区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招标人同意后,一律不再委派业主评委,评标委员会组成全部从省评标专家库中抽取,评标专家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独立评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
正是由于这些改革创新,中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郑万高铁平顶山站规划、湛河治理等省、市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在中心完成招标,招标人对交易过程及结果非常满意。特别是推行PPP招标模式的平顶山市区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转让项目,中标价超出最低转让价3.11亿元,增值69%,充分显示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优越性。
整合资源创新监管
下一步,中心将按照国办下发的《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要求,做好资源整合。根据《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中心一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省交易平台的建设,做好与全省平台业务的对接;另一方面对县(市)级交易中心做好业务指导与整合,在全市形成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部门提供综合服务。
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管理与监督职能分离,实施综合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推进信息公开共享。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机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和行政监管部门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服务。
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上,不断完善管理规则,创新监管模式,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为平顶山市经济发展增砖添瓦,保驾护航。
Tags: 公共资源交易